□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特约评论员 高富强
随着“三八”妇女节的临近,一些商家又开始惦记上了女性的腰包,各种面向女性的促销噱头可谓花样繁多,甚至不惜冠以“女王”之尊。原本是争权利促平等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了这些精明的商家眼里,就成了纯粹买买买的消费节。商业化、娱乐化、庸俗化使“三八”妇女节背离了它的初心。
“三八”妇女节曾经承载着几代妇女的光荣与梦想,让我们穿过长长的历史隧道,把时光拉回到一百余年前。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万名女工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她们要求缩短工时,要求增加工资,要求获得选举权,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女性第一次举行游行示威,为了纪念这一活动,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联大会作出决定:自1911年起,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
早在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州的劳动妇女就举行了妇女节纪念活动,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和“保护妇女儿童”。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广大妇女在争取自身解放的同时,与男性一道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当年,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令全国,将“国际劳动妇女节”确定为中国妇女的法定节日。伴随“三八”妇女节的法定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成为激励中国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坐标,书写了一幅幅气壮山河的时代画卷。
因此,“三八”妇女节是关乎妇女解放宏旨的政治节日,体现的是女性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而不是小女人的自我情趣。然而,近些年来,有人对“三八”妇女节的称呼提出一些“异议”,认为在和平年代,节日的政治属性可以淡化一点;也有人嫌“三八”妇女节的称呼“土”,不时髦,缺乏女人味儿,提出了女生节、女人节、女士节和女王节之类诸多新叫法。我们认为,一个节日的生命和价值基于其历史和现实的定位,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三八”妇女节是一个政治性的节日,一个致力于妇女解放的节日,一个追求两性平等的节日,迄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仍有必要通过这个节日提醒我们男女平等依然在路上,依然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和奋斗。如果背离这样的初心,就失去了节日内蕴的珍贵信念和追求,导致庸俗化、平淡化,沦为面目全非的女性消费节。
争权利、促平等、求解放,是妇女节的起点,也是妇女节的目标。那些庸俗化了平淡化了的名称,不但与追求妇女解放与促进性别平等的历史使命毫不相关,而且还会消解中国妇女运动的正确方向。
因此,我们想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妇女节就是妇女节还是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