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双向转诊接待处
近日记者在湖北宜昌做医改调研时了解到,宜昌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构建分级诊疗服务管理体系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已基本搭建了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引入第三方落地服务,实现市、县、乡医疗资源、信息服务互联互通,使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同比上升了20%,人均住院费用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通过转诊平台转诊163587人次,初步形成接诊在基层、会诊在网络、一般治疗在当地的就医模式,群众作为深化医改的“健康受益人”体验得到全面提升。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彭芸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017年,医疗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分级治疗则成为医改成功的关键。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在湖北宜昌做医改调研时了解到,宜昌已基本搭建了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利用“互联网+”,引入第三方落地服务,实现市、县、乡医疗资源、信息服务互联互通,使县域内就诊率达90%。
湖北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以构建分级诊疗服务管理体系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互联网+分级诊疗”,让百姓就医驶上“快车道”
不久前,宜昌当阳市淯溪镇居民卢志楷因偏瘫昏迷被紧急送往镇卫生院,初诊为脑血管意外,因无法最终确诊,镇卫生院内科主任张黎峰决定将病人转到当阳市人民医院。
张黎峰马上登录“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转往科室等信息,传至当阳市人民医院、新农合部门同步审核。
不到10分钟,卢志楷的家属就收到了新农合同意转诊以及当阳市人民医院检查治疗相关安排的短信。这在以前,转诊要跑主诊科室、医院新农合科、市新农合办、医院院长四处,盖四个章,至少需要花一两个小时。现在医生点点鼠标,几分钟就能搞定。
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曹源对记者表示,“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是宜昌市推进分级诊疗的创新,为患者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014年6月,宜昌开始问路“互联网+分级治疗模式”,通过联手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搭建“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对接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预约挂号、导诊、转诊、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信息的电子化、平台化。
针对转诊患者,宜昌市还在医院设立分级诊疗服务窗口,安排专人为患者提供免费落地服务,解决跨区域、跨机构服务的断层问题。
目前,宜昌774家公立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在该平台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在线咨询等医疗服务,缩短市民预约看病、转院治疗的时间,切实解决了市民“看病难、挂号难”问题。扭转了过去由于转诊手续繁琐,不少群众放弃转诊,无论大小病都去大医院,导致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据宜昌市卫生计生委统计,随着“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实施,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同比上升了20%,人均住院费用首次出现下降。2016年,通过转诊平台转诊163587人次。
远程会诊,让患者足不出乡也能看上“专家号”
“当阳市人民医院,我是玉泉卫生院。我这里有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右手部疼痛前来会诊……”当阳市远程会诊中心当即接到了玉泉卫生院放射科的远程会诊申请。随即,记者看到远程医疗中心墙上的大屏幕清晰显现了下级医院发来的这位患者的超声影像……
据介绍,目前当阳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及各乡镇卫生院升级或配备DR、数字心电图机等必要检查检验设备,着力打造市、县、乡三级远程医疗网,目前已初步形成接诊在基层、会诊在网络、一般治疗在当地的就医模式。
当阳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熊贵彬向记者介绍说,远程医疗网连接市、县、乡三级,适时在线为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检验、远程影像、超声、心电等医疗服务。患者一般检查在乡镇卫生院完成,基层难以诊断的可将检查资料实时传输到县医院,或由市级相关医院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院院长方鹏骞对记者表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均等化,让基层患者与专家近在咫尺,大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家庭医生签约,构建基层精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需要全面加强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过“互联网+”手段推动全民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是目前宜昌医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6年起,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城区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该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儿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目前全市已有18万人完成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重点人群8447人。
在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杨岔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的智能化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主要包括6项电子服务仪器,分别是电子血氧仪、耳温仪、血压仪、体重秤、尿液分析仪,经过家庭医生测量并通过接通APP,可以为居民提供快速、准确的数据,建立电子家庭随访档案,今后将达到居民自主测量及对重点人群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家庭医生会通过干预签约对象的生活方式、调整用药等途径,为签约居民的健康把关。
此外,对空巢、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庭医生还可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及指导;在居民需要时,为其提供与上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用药指导和疾病的康复指导等服务。
家庭医生通过采集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全面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为居民提供免费、连续性的健康指导。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居民,可在家中进行血压、血糖值的监测,其数据同步记录和传送到患者手机和与之签约的家庭医生的手机,同时还记录进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
在宜昌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记者了解到目前宜昌市健康管理中心通过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了143家综合性及基层医疗机构,已采集医院诊疗服务信息4大类近3亿条,收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50多万条。未来,还将通过大数据为全市人民带来全新精准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型健康呵护。
2016年7月以来,宜昌市基层卫生机构月均门急诊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较上半年分别增长1.98%和1.34%,公立医院月均门急诊就诊人次增长放缓,月均住院人次下降1.36%。群众合理就医习惯正在初步形成,群众作为深化医改的“健康受益人”的体验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