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一词,见诸《现代汉语词典》等的词义解释是:“指夫妻俩:老俩、小俩。也说两口儿。”
那么,中国夫妻为何被称之为“两口子”?据一位民俗学者的解释是,“这是中国文化深层次结构世俗化的体现。”
有民俗学家考证,“两口子”的说辞,出自晚清文人《燕京杂录》里的一则笔记,说的是有两位府衙录簿,挣得同样薪水,一个是单身,另一个新娶了妻子。这光棍汉情愿把自己的一半工资,赠与同事花费,附有字条写道:些许碎银钱,笑纳勿推辞;我只单口汉,君乃两口子。
“子”在旧时兼称男女,意即“你们两个人”,由此,“两口子“不再泛指随便的两口人,成为夫妻俩的代名词。
夫妻常被人叫做“两口子”,无疑带了些温柔亲昵的色彩。其实,这“两口子”之说,还有段小故事,而且不止一个版本。
比较流行的版本说的是,在明朝洪武年间,江南书生高文敬,一日外出,在河中救出一名叫作路春花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谁知春花被当地恶少罗公子抢走纳为小妾。后借丫环小玉相助,高文敬与路春花二人双双出逃,但却被罗公子追上,相互撕扯中,罗公子坠崖身亡。罗家势力强大,高文敬与路春花二人被打入死牢候斩。
洪武皇帝朱元璋得知此事,亲自审问,终于真相大白。于是朱元璋便免除高文敬与路春花二人的死罪,将二人分别发配到湖北的桃园口和安徽的金山口。
虽远隔千里,但二人两情如旧,当地人都很敬重他们,就称他们为“两口子”。
(据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