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袁鹏
正月初十刚过,年味还没有散去,吴亚卓就从北京家里行色匆匆地赶往了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小城临泽。肉苁蓉的收获季节比较早,他要提前回来安排这里的工作。
吴亚卓是甘肃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立者,经济学博士,曾就职于国家部委机关和金融部门,从2014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扎根临泽北部的沙漠,尝试肉苁蓉沙产业开发,如今,他们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年,成功种植了5000多亩的肉苁蓉。
“我们通过在沙漠中种植梭梭,借助梭梭种植肉苁蓉,一方面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使沙漠得到了有效治理。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而言,可以说获得了共赢!”吴亚卓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
向荒芜的沙漠要效益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沙漠就是荒芜、死寂的代名词,但是在河西走廊张掖段北部荒芜的沙漠中,吴亚卓的团队成员钻沙窝、住帐篷,每天迎风冒沙,做着一件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治理这片令人望而却步的沙漠,并向这片荒芜的土地要效益。
吴亚卓的肉苁蓉种植基地位于临泽县鸭暖乡的沙漠里,距离附近的村子约有一公里。记者在基地看到,刚刚落成的基地办公楼还没有启用,职工们还在板房里值班。放眼周边,长满梭梭的沙漠看不到尽头。
“最初这里还没有办公室,只有帐篷,每天工作结束,为了图方便,我们就吃住在基地,那时候条件真是艰苦!”吴亚卓的合伙人闫自民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
“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在村里人眼里很怪,农民不像农民,博士不像博士,整天灰头土脸待在沙窝里不知道搞什么,简直就像一群神经病!”吴亚卓接过话头笑着说。
梭梭是最适宜在沙漠里生长的一种植物,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肉苁蓉在历史上就被西域各国作为上贡朝廷的珍品,主产于新疆、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宁夏也有分布。
记者了解到,利用梭梭进行肉苁蓉人工种植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张增志发明的专利技术,简单地说,是在梭梭的根系上进行肉苁蓉种植。吴亚卓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其研发团队成员也大都是国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博士一级的专业人士。这样一个高知团队为这项事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记者看到,在沙漠中一丛丛茂密的梭梭旁边,都铺设了为梭梭注水的水管,这是为了保证肉苁蓉生长需要的养分而设置的。闫自民告诉记者,水利设施这一项近年来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肉苁蓉的生长不会影响到梭梭生长,相反,因为定时浇水,种植肉苁蓉的梭梭反而生长得更好。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一边种植梭梭,一边借助于梭梭种植肉苁蓉!”对于记者的疑问,吴亚卓解释说。
张增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肉苁蓉与梭梭的寄生互助为治沙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肉苁蓉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大,目前野生肉苁蓉濒临灭绝,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们在西北地区10多年的实验证明,大力栽种梭梭,人工培育肉苁蓉是行之有效的治沙方式。芸林的肉苁蓉接种技术是对世界治沙工作的一个重大贡献。
带动更多妇女增收致富
虽然刚刚起步,但芸林的肉苁蓉产业已经在临泽这个缺少产业支撑的小县显示了初步的效益。
采访中,家在临泽当地的公司职工王红梅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广东东莞的电子厂打工,结婚有了孩子后,出去工作不太方便,便应聘到了芸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像她这种情况的女员工还有不少,记者接触到的几名女员工前些年都外出务工。芸林公司办起来后,她们不用再到远处打工赚钱了。“眼下公司起步不久,我相信公司会一天天壮大起来的。”王红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芸林公司除了固定的员工,需求量更大的是季节工,特别是在肉苁蓉收获和种植季节,用工量最多时达到300多人,她们绝大部分都是临泽当地的留守妇女,在这里上班,每天的工钱在100元到200元之间。
芸林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了张掖市和临泽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司的各项业务目前也正在步入正轨,销售网络已经在一些一线城市铺开。2017年,芸林将在临泽当地投资建设加工企业,这意味着芸林将不仅限于肉苁蓉的原材料生产,还瞄准了肉苁蓉的精加工产业。这一系列产业链的逐步形成,无疑将为临泽当地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沙漠中搞沙产业,吴亚卓找到了心灵中的某种踏实感,他对沙产业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2017年,我们的目标是在之前种植50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实现种植1万亩肉苁蓉的目标。我们将在打造肉苁蓉行业品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依靠农村女经济人等团队完善营销链条,力争实现利润与税收大幅增长,为当地经济贡献我们的一分力量。”
大片的看似荒芜死寂的沙漠,对以吴亚卓为头的芸林人和当地村民来说,意味着无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