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评论员 姚鹏
这两天,“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历史再一次在网络上被提起。
有人在微博上表达反对放开代孕的主张时,顺带将“八千湘女上天山”拿出来作为反面例子。很快,这则微博便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八千湘女上天山”究竟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许多媒体和书籍早有详尽披露,许多当事人也还健在,了解相关的史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网上的争论来看,争论的关键点并不在于史实的真伪,而在于如何评价之。如果站在当今的时代,以个人利益至上的立场来看,或许很难理解,但如果回到六十多年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设身处地看待这件事情,得出的结论大概又会完全不同。这是一段需要被尊重的历史。
诚然,“八千湘女上天山”并不像标题那样富有诗情画意。她们离开条件相对较好的内地,从此扎根荒无人烟的大漠边关,曾经的满头青丝在风沙中化作苍苍白发,有的一辈子都没能再回到家乡。此外,基于当时的条件,对她们生产生活的照顾也未必很周全。但那毕竟是一个特殊时期,新中国刚刚诞生,依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边疆尤其需要发展和稳定,需要能够扎下根来的建设者,在这样一段艰难岁月里,无论男女,个人的利益让位于为国戍边的大义,都是一种可贵的担当和情怀。应当看到,在边疆,“八千湘女”们首先是和千千万万屯垦将士们一样的建设者,她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成长为边疆的第一批女医生、女护士、女教师、女拖拉机手,她们筚路蓝缕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荒原中的一座座新城,沙漠中的一片片绿洲,换来的是边疆今天的繁荣和安稳。这一结果,与她们当年奔赴边疆时的理想和心愿是一致的。如果无视这一主流,无疑是抹杀了她们在建设边疆、发展边疆中的重大贡献。此外,在湘女们的婚姻上,总体还是强调婚姻自主的,网上的一些指责并没有史实依据,有些甚至为了自己的偏狭主张而扭曲事实,那些尖刻的嘲讽更是对这些已经满头白发的老祖母们最大的亵渎。
说到底,对“八千湘女上天山”的争论还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抛开历史的大背景往往很难理解历史,想要准确地评价一段历史,必须把握这段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如果只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多半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只站在个人的价值立场上去解读历史更是很难做到客观。即便要对历史个案做出评论,也应当尽量设身处地理解当事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如果只是居高临下地站在道德高地上俯瞰,并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加以评判甚至嘲笑,难免会让人寒心。 在“八千湘女上天山”这段历史中,湘女们的命运已经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面对自己的青春和付出,最有评判权的还是她们自己。湘女是为国家做出过牺牲和奉献的一代人,她们的尊严不容亵渎,她们的精神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