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改革扑下身子抓落实 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112以下 铁路春运发送旅客破2亿人次 大冬会女子500米 中国包揽冠亚军 “网游宵禁”能否驱散“网络雾霾”? 黄氏子孙自诫:不骄不躁继续传承“百年家风” 骆驼湾村的新变化:村民成了“三金”新型农民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游宵禁”能否驱散“网络雾霾”?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见习记者 田珊檑

日前,“武汉13岁男孩寒假沉迷网游,妈妈上班只能带走鼠标”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近来,42岁杨女士的单肩包里总是装着家中一体机电脑的鼠标。杨女士13岁的儿子沉迷网游,为了延长游戏时间,儿子多次和杨女士起争执,在学习上也变得不认真,草草应付作业。为此,春节期间,杨女士几乎所有聚会都会将孩子带上,防止其触碰网络游戏。

与杨女士一样苦恼的家长并不少见,一些家长在网上发帖咨询“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该不该让孩子玩网游”等问题。据今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青少年网民已达1.7亿,约占全体网民的23.4%。同时,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网络而起。

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以下简称《条例(送审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2月6日截止。这份条例(送审稿)共包含六章、三十六条细则,是一部专门针对未成年网络保护的法律。在为期近一个月的意见征求阶段,《条例(送审稿)》中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预防和干预、网游“宵禁”等内容引起各专家学者、网友的讨论。

不少专家认为,如果未成年人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晚上通宵玩游戏,会影响到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媒体多次报道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的犯罪事件。2015年10月,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发生一起“3名未成年人抢劫杀害女教师”的恶性事件。3名未成年人均严重沉迷于网络,尤其热衷于有打杀情节的网络游戏,劫杀女老师也发生在3人离开网吧后不久……

这些事件引发社会对“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话题的思考,“网游宵禁”也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此次《条例(送审稿)》中对“网游宵禁”有明确的提及,“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游戏或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间使用网络游戏服务。”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姚建龙告诉记者,我们提倡的儿童视角,其基本要求是强化成年人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网络服务提供者等的责任,而不是限制未成年人的网络权利——除非这种限制为儿童最大利益则所必须。从这个角度看,条例(送审稿)中的“网游宵禁”条款还需完善。考虑到民法规定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网游宵禁”宜将年龄范围限制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有关“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的规定还宜考虑和尊重监护人的指导与决定权。

同时,《条例(送审稿)》中要求网络游戏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要有效识别未成年人用户,并妥善保存用户注册信息。

也有专家表示,尽管《条例(送审稿)》对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做出一些限制和处罚规定,但针对“网游宵禁”,《条例》未有具体的处罚规定,还需完善。

未成年人不仅会面临网络游戏的诱惑,还会受到网络空间中很多其他的诱惑。对于已经沉迷网络的孩子,有些家长选择了“网戒中心”,接受诸如药物、体罚甚至电击等方式的“矫正和治疗”。这些“网戒中心”是否真的能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

记者发现,近年来,种类繁多的网瘾治疗机构暴力体罚学生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2014年,郑州一网戒学校因“加训”学生造成两名少女1死1伤。2015年,有媒体报道,福州市的一所网瘾矫正学校有将学生关黑屋、逼喝尿等侮辱体罚行为。

针对一些“网戒中心”的暴力矫治行为,此次《条例(送审稿)》明确规定,“ 违反本条例规定,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姚建龙提到,《条例(送审稿)》将干预和矫治未成年人网瘾的立法思路转换为侧重防止未成年人遭受以网瘾戒治之名的伤害。《条例(送审稿)》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活动,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这是对目前网瘾戒治乱象的积极回应,一些以网瘾戒治之名伤害未成年人的现象将可能受到约束。但《条例(送审稿)》中“教育、卫生计生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组织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实施干预”的规定,仍为网瘾戒治组织与个人的存在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基于网瘾尚属非成熟的医学概念、戒治网瘾尚为非成熟的医学行为以及维护未成年人权利的考虑,《条例(送审稿)》宜增加“禁止任何组织与个人从事网瘾戒治之名的营利性活动”的内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条例出台之前,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渠道太畅通了,孩子沉迷网络之后,惩戒、戒除网瘾的方法令人担忧。首先我们要对网瘾有正确认识,孩子们患上网瘾并不是精神病,用电击或者吃药的方式治疗不可能戒掉网瘾。网瘾是一种偏差行为,需要用行为矫正的方式去对待他、去引导他,然后让他慢慢改变这种行为。

童小军认为,家长和政府要相互配合。家庭是第一责任人,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等各方面的努力。家长可以在家庭网络上应用一定技术来控制不良信息进入到孩子们使用的网络上,给孩子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并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政府应该对未成年人触网采取明确的保护措施,避免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信息干扰。《条例》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