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2月6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高房价下,漂下去还是逃离? 天价彩礼之风真的刹不住吗? 医保“漫游”再难也要向前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房价下,漂下去还是逃离?

编者按

对于一线城市很多打拼者而言,房价始终是萦绕在他们心头的话题。2016年以来,各地房价均有不同程度涨幅。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北京为例,2015年以前,北京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一直保持在3万元以下,2016年不但突破了3万元大关,且从年初开始便一路高歌猛进,到2016年9月达到了3.88万元/平方米的历史高点。房价的攀升让人们不禁担忧,自己是不是永远买不起房子?高房价下“北漂”是要一直漂下去,还是选择逃离?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近日走近一位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性,听她讲述自己与房子的那些事。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张明芳

记得一位“北漂”这么形容对北京的印象:初到的三年你会喜欢北京,因为它的美丽繁华;再过三年你会厌恶北京,因为在这里没有归属感,孤独落寞;再过三年你会坦然面对北京,因为你会接受你就是这里渺小的一分子。然而,如果要问在北京已经待了15年的孟晨(化名)对北京的感觉,就两个字:迷茫。

是的,即使在北京待了足足15年,用孟晨自己的话说,“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初中毕业的时间,15年足以让一个人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对孟晨来说,她对北京的生活仍然感觉不适应。

15年的“游牧”生活

今年已经34岁的孟晨是一个从黑龙江农村走出来的孩子,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并以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海淀区一所中学,成为一名政治老师。7年大学生涯和8年职场生涯,孟晨将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北京。

15年,孟晨见证了自己从不谙世事的农村女娃变成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见证了自己从月薪1500元到年薪9万元的经济条件的改善;见证了北京如潮水般涌入的人群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也见证了北京从3000元左右每平方米到如今五六万元乃至10万元每平方米的房价。

而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孟晨的“游牧”生活。她觉得自己始终像游牧民族一样为了生活不断迁徙,永远没有固定的居所。

上学时期是孟晨最安定的日子,那时候只想着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那时北京的房价在3000元每平方米左右,这对于一年学费就要5000元的孟晨来说也是个不菲的数字。直到2006年大学毕业房价也没有怎么涨。硕士期间的她梦想着自己工作后可以奋斗几年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2008年左右,北京房子的价格开始猛涨。虽然她的工资也在不断上涨,却始终跑不过房价的上升速度。就这样,工作8年的时间里,孟晨攥着手里可怜的积蓄,眼巴巴地看着属于自己的房子越来越遥不可及。

孟晨举例说,“2016年我一年挣的钱杂七杂八加起来是9万元,我省吃俭用攒下8.3万元。可是去年的房价翻倍地涨,让我感觉自己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实际上,自从工作后,房子的问题始终围绕着孟晨,8年的时间她至少租过10套房子,为了租房,她遇到过黑中介,贴过小广告,甚至求助过居委会大妈。

拥有北京集体户口的她也申请了公租房,2013年的时候,孟晨住进了公租房里,虽然房子很小,但是可以保证几年内房租是不涨的。但是由于距离工作地点比较远,每天花在路上的上下班时间要两个小时,对于早晨7点半上班,晚上九点半下班的她来说,她不得不早晨6点半坐上车,晚上10点半才能到家。

有一年冬天下班,她赶上倒数第二趟晚班车,车子中途坏了,她不得不徒步三站回家,“大晚上,一个女生冒着寒风回家,越走人越少,越走越黑。”孟晨说自己当时怕极了。

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孟晨苦不堪言。“没有固定的住处,就没有固定的朋友圈。”孟晨坦言,8年的时间里她没有参加过一次完整的聚会。朋友、同学聚会都会把地点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然而住在远处的她不得不提前抽身出来才能保证不至于深夜回家。

拥有不了的“皇宫”和“鬼屋”

事实上,孟晨也想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因此,2011年至今,她几乎每年寒暑假都会去看房。

她看过长满蜘蛛网的破旧的老职工宿舍,里面厨房灶台是碎的,卫生间马桶是碎的,斑驳掉漆的铁门和潮湿掉皮的墙面,孟晨用没有鬼的“鬼屋”来形容那个价值350万元的房子。

她也看过精致的样板房,里面的格局精巧,设计人性化,宽敞明亮的房间和如梦如幻的飘窗,让孟晨感觉仿佛置身“皇宫”,这个位于通州的每平方米1.6万元的房子是孟晨梦想中的居所,然而那是2012年的价格,虽然相比现在很低了,却仍是孟晨承受不起的。

经历了“皇宫”和“鬼屋”的看房经历,孟晨深刻体会到原来人的居住环境差别可以这么大,然而无论是“皇宫”或“鬼屋”,孟晨都拥有不了。

2013年的时候,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孟晨希望和对方安定下来,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她四处奔波看房,“当时四环的房子60平方米的也要100多万元,听起来已经很吓人了。”然而孟晨的热情却被男孩的冷淡浇灭了,男孩对于买房并不上心,孟晨意识到对方也许并没有想跟自己安定下来的意思,于是放弃了这段恋情。

即使这样,她也并没有放弃对买房的向往。商品房、自住房,她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关注购房信息。

孟晨也申请过自住房,第一批自住房申请时,由于人没有那么多,她很幸运地摇上了,却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而遗憾放弃,如今可以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自住房首付的她却再也没有摇上过。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摇上了,没有钱;有钱了,摇不上了。”

很多事情总是事与愿违,在一次次错过中,孟晨的买房之梦离自己越来越远。

如今的孟晨仍然加了28个买房群,每天群里都在分享着房产信息,大家分享看房经历和各地房价的涨幅。虽然感觉自己真的买不起房了,但是房子的话题却成了孟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她也越来越感觉到,房子也许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

房产魔咒下的“他们”

在北京,像孟晨一样三十几岁单身的女性很常见,而对于她们,相亲找对象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孟晨也相过很多亲,见过很多男孩,而男孩对于房子态度的变化让她感受颇深。

孟晨感慨大学时候的男孩想法真的很淳朴,“咱们毕业了好好干,过几年就什么都有了。”孟晨说这是那会儿大多数男孩的想法,信心满满,愿意靠着自己的拼搏和努力买房安家。

毕业没几年,再相亲的时候,没有房子的男孩会很难为情地说:“那个,我现在还没有房,不好意思,但是我会好好干,争取尽快买一套房。”

如今,孟晨再相亲的时候,男方的态度则变化很大,“他会问你北京有没有房,父母有没有退休金,他现在没有条件买房,能不能帮着他付首付。”“甚至有的人会说就想找一个条件好的人改善生活,不想找农村的。”

对于男方态度的变化,孟晨表示也很理解,“并不是他们多么功利现实,事实就是如此,没有家庭支持,只靠两个人的辛苦奋斗,想要在北京安家真的太难了。”

而孟晨恰恰就是没有任何家庭支持的农村孩子,父母都是勤劳能干的农村人,培养出她和弟弟两个研究生已经非常不容易,孟晨毕业的时候家里可谓一贫如洗。她还要面临偿还上学的贷款。然而即使这样,孟晨感恩父母能坚持让她完成学业。

但是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比孟晨更加无助和迷茫,眼看一双儿女都长大成材,在大城市工作的孩子让他们骄傲,自己却不能施以援手让他们在大城市安家。劝子女回家却没有合适的工作,自己也没有能力为他们安排。孟晨的父母心里也是有苦说不出。

“都说就业、买房压力压到了‘80后’一代身上,确切地说,是压到了‘80后’和他们父母的身上。”

在孟晨看来,“80后”一代注定要过着房价影响下的人生,甚至很多人为了房子要牺牲掉自己的梦想。然而,她担心的还不止如此。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她看到太多拆迁家庭的孩子,家里一夜之间坐拥七八百万的财富。这些孩子经常会问她,“老师,我家里这么有钱,我的儿子、孙子都够吃了,我为什么还要上学?”她亲眼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坐在教室里,从上午七点半到晚上九点,整整待一天却不听课,不写作业。

孟晨很心痛这些孩子,他们虽然拥有了充足的物质财富,却毫无梦想可言,不知道奋斗的意义。

这时候,孟晨会试着告诉他们:“你们奋斗不止为了钱,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啊。”这样的回答对于孩子们来说显得很苍白。

世界那么大,我能去哪里?

孟晨是一个乐观开朗又诗意的东北女孩,她也有自己的小梦想:拥有一份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平时可以出个国,旅旅行,过丰富多彩的人生。

身在北京的她觉得自己是很难实现这个梦想的,只是为了生计在奔波,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于是她想要逃离,而且不止一次。

她曾经试过回老家,进一所公立学校当老师。经打听后,进学校有各种条件限制,并且自己的户口也无法落在学校,最终她放弃了。

她也试过去北京以外的其他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她都去过,然而房价是个不变的问题,她依旧买不起房子。

远在各地的同学也经常会给她打电话让她过去,“来昆明吧,这里四季如春。”“来沈阳吧,这边工作环境挺好的。”面对同学的邀请,她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去过很多城市。“我以前的世界只有老家农村和北京,现在我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正如那位辞职的老师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孟晨也想到处看看,也许就真能找到一个城市,自己愿意留下来安居乐业。

孟晨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北京当地的同事会发自己各地旅游的见闻,孟晨却很少发,她知道自己出去不是为了玩,而是带着目标的,是想找一个地方安家,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日子。

现在,她会在寒暑假去各地朋友那里住一阵子,朋友也会带她去参加联谊活动,希望帮她找到一个合适的男朋友,让她留下来。孟晨也坦承,毕竟自己的年纪不小了,在北京也还算正常,但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年纪的她还是需要一份稳定的感情。

她不像如今二十几岁刚刚入职的小同事那样,可以有时间在北京锻炼几年再离开,她需要给自己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动力。

孟晨2017年的愿望就是,再折腾一年,寻求一点突破,这个突破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

孟晨告诉记者,对她来说,留在北京就是意味着兵戈铁马,南征北战;而离开或许意味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