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泓鑫 孙琪
近日,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8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
中国人民奋勇抗日、保家卫国的历史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是后八年全国抗战的基础和准备,全国抗战则是局部抗战的延续和发展。
面对日寇铁蹄,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号召民众进行民族自卫战争。随后选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干部前往东北组织抗战,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抵抗日本侵略者,为全面抗战和取得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六年的局部抗战极大感染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一大批反映抗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唤醒了广大民众,其中《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传遍大江南北,鼓舞着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迄今,这些歌曲依旧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中国人民14年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确立“14年抗战”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看待历史、铭记历史。同时也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决心及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4年的悲惨沉痛与苦难深重,14年的艰苦卓绝与历尽险阻,14年的百折不挠与坚贞不屈,是全民族对独立和解放的追求,是全民族对摆脱屈辱实现国家富强的渴望。14年的牺牲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以淬炼升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尊重、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如今,我们站在新的起点,更要弘扬抗战精神,强化国家意识,让历史在年轻人心中扎根,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