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7年1月12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如何寻回“消失”的知识女性? 六千万“两癌”救助金促妇女健康脱贫 穿越大凉山24年的回访 杨靖宇后人:一块桦树皮是咱的传家宝 中国将为亚太地区带来更多合作机遇发展红利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大凉山24年的回访

——彝族女子班的故事

东山乡中心学校的孩子在午饭后洗碗。

东山乡中心学校的女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西南,人口470万,其中约一半是彝族。目前还有30多万贫困人口,是政府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彝族重男轻女的观念浓厚,过去很少有家庭愿意花钱让女儿读书。20世纪90年代初,偏远彝乡学校有的班甚至一个女孩子都没有。为了解决女童入学难的问题,凉山州一些县由政府补贴开办了彝族女子班。

普格县东山乡中心学校是第一个开办彝族女子班的乡中心校。当年为了招满两个班90名女孩,乡干部和老师挨家挨户跑遍了周围几个村子。1992年,记者曾在这里采访拍摄凉山彝族女子班。

与24年前相比,今天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学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都能享受9年义务教育,考取职业学校还可以继续接受3年免费教育……因重男轻女造成的彝族女孩入学难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变。 (新华社记者 陈燮/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