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波在授课。
追梦人语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贾莹莹
□ 林瑞红
在学生的眼里,她是一位恩师。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个榜样。她扎根职业教育30载,辛勤耕耘,育人无数。一路走来,她不仅甘做一块“砖”,总在最需要她的岗位上尽力;她还十分“专”,教学、党务、学术,样样出彩。多年来,角色在变,但她的爱岗敬业精神一直没变。她就是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的教师李海波。
30年里,随着学校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又迈入省级示范高职院,她从教学到当班主任,中层岗位几次转任,既教书又育人,言传身教,创新探索。
学生们特别喜欢李老师的课。用他们的话说,上李老师的课,既能学到知识,还不乏味。这源于李海波的清醒意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需要引导学生不但吸收知识,还要热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知识只能作为教学的基础。她反复研究,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施教,将思想教育渗透各个教学环节。活泼的教学风格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也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她任课的10个班参加考试,9个班的及格率都是100%。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这是李海波30年身体力行的真实感悟。当了14年的班主任,先后带过10个班级。在学生眼里,李海波亦师亦友,是他们的班主任,更是他们的“妈妈”。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班风班貌,爱心、耐心、细心兼用,严格管理、无声表率,用她乐观向上的品格和独特的亲和力,感染每一个学生。
学生生病住院时,她第一时间探望,让学生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她关心的目光;学生过生日,一条“生日快乐”的短信,或是一张热情激扬的生日贺卡,让学生感受到她无微不至的爱;学生考取优异成绩,她会及时伸出大拇指给予鼓励。她发动师生为患骨癌的张国超同学捐款52100元,一面“关爱桃李学子,美德扬彻五洲”的锦旗,是对李海波最大的肯定。
在同事眼中,李海波是个“创新型”人才。她脑子里,总有把工作干得更好,把学生培养得更好的点子。而李海波却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在不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担任建工系党支部书记期间,她打造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学习型党支部。担任学生处处长期间,她秉承“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养计划”“榜样引领计划”等精品活动,如今都成了学院响当当的思想教育品牌。
“没有阳光,就没有万物生长。没有雨露,就没有百花的芳香。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今天的进步和成长。老师,我要感谢您对我的关心与陪伴”。这是李海波结对帮扶的一名学生发给她的短信。看过后,李海波既自豪又欣慰。她说,我是一名园丁,我还将继续耕耘,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