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2017,初春,正从远地赶来……
春芽,已经萌动,这样嫩,这样鲜,以至于从心头刚一掠过,露珠就滑落下来,而我们的心头有一个比初春更初春的初春!
《文化周刊》新年有了新的样貌,而这点新意正是我们的初春。
“看点”版面,新添“对话”栏目,以期推出一些冷静的文字,与学者对话,评看时下文化热点事件及人物,可赞誉,可质疑,也可问难,恰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化观澜”“娱评天下”栏目,则继续与流行文化攀谈过招。
“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帝京景物略》如此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本报报址依傍什刹海,副刊借美“什刹海”。其“柳荫夜话”栏目,实为寻常百姓和谦谦雅士漫读经典之所念所悟,或刚拜谒了庄子,又与孔子结盟;诗人荐诗的“蔚然湖畔”栏目,既可诵出深沉与敏感的抒情,也还原了诗人对另一个诗人的好奇。
新年新刊,回望与传承,美善与情真,简单而馥郁,素朴而芬芳……我们想奉上更好的文字和故事。
写专栏的人“都去哪儿了”?我们在“什刹海”等你。2016年年终,国内一家很好的纸媒停刊,其副刊的一位专栏作者,发表了告别文章“人生无处不离别”,有些伤感,我们联系她:“给我们写吧。”
访拜民间高手,期待彼此的相悦相投。诸君好像张岱少年读书时——“朗诵白文数十余,其意义忽然有省。间有不能强解者,贮之胸中,或一年,或二年……忽于此书有悟,取而出之。”本期的“柳荫夜话”,即可一窥他们对经典的写意。
我们也会又一次转向你——亲爱的读者,因为你有着善的直觉,你想创造美,你质朴,你坚定!而我们是一头的。这里也是你的写字板。可能你已在纸上涂下几句诗行,或者笔记本打开又合上。请完成它,你能写些听来的别人的生活,更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
文化是什么?它是一个非常广泛又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难以准确定义,但东西方的辞书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闪光的才智,丰博的学识,独立的思想,我们听到了一种要我们去倾听的轻轻的召唤,那是精神的魅力。
2017,亲爱的读者,我们说好了——开卷,观影,凭栏,远望……愿我们的周刊——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日臻完美之时。
文化,让我们敬人爱人,敬物爱物,并且把心安静下来,去做一个有精神魅力的人。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