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读II》
《怒放》
■ 刘天红
尽管经常遭受诸如“性别视角过于单一、固定”“在女艺术家群中造成了性别隔离”等质疑,但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艺术展仍正渐趋回温。日前在北京798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女性力量:新维度——国际女性主义巡回展”,是当代女艺术家创作力的集中呈现,旨在借艺术家之手探索女性之美的美妙之旅。
国际女性主义艺术巡展由巴黎政府发起,希望建立一个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国际推广和交流互助平台,而此次在北京举办的巡回展成为一次全新的欧美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对话,也预见性别视角在中国现阶段艺术创作中的发展趋向。展览分设三个单元呈现了17名画家的作品。
“身体作为媒介”单元通过个性经验的汇聚,反映艺术家们对性别的升华认识。其中留意艺术家李歌吟的作品“请你拿走我身体的一部分”,将孕检期间和流产前孕妇的B超局部图像放大、上色后的艳丽图像印在布料上展出。自2013年开始,李歌吟开始用这些只有巴掌大的、预示着死亡和新生的身体图像进行创作,并转化为不同媒介的作品。高翔的作品《垣》以坚实有力的身体为语言诠释某种土崩瓦解的命运,展示带入大地的尘埃与破碎感以及带入时间的废墟感。
“感受的表达”单元反映了阴性力量在情感上的不同表达,炽烈婉转各不相同。崔斐《触读II》用玫瑰刺记录了她的一段个人经历:每个刺一天,每一张纸一年。借玫瑰花稍纵即逝而玫瑰刺却四季长存的自然现象,思考她的个人经历所触碰到的普遍性的层面。蔡雅玲《白头发&黑头发》分别用她自己的头发和母亲的白发织成,以形式感十足的黑白波点讲述了个人化的、具体的情感故事。
“社会的中性立场”单元将展览主题引入社会学层面,在更复杂更多层次的文化中,释放自己的判断。徐晓燕的大幅具象油画《怒放》描绘了生命历程的残酷,揭示出不可把握的权力表象。她绘画中对社会名流的关照正是性别视角在消费主义中的产物。意大利摄影艺术家阿里安娜·锡耶纳的“我渴望被你看见”系列,通过对女性生命、人格等主题的感受的描述,来呼吁大众重视当代女性的健康、生存等问题。法国艺术家晏·德·加埃塔诺秉持“社会设计”理念,通过镜头语言发现平常人生活的点滴,描绘市井生活,人生百态。在展出的影像中,选择了法国那些为实现自我而奋斗的女性的真实故事,将镜头锁定在八位女性的日常生活中,借以理解她们的童年时光、生活追求、人生抉择和女性之于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