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2月29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从儿童视角来评估校园欺凌 如何奖励孩子是一门学问 管教孩子靠“吼”有效吗? 莫让乖孩子陷入“配角综合征”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奖励孩子是一门学问

■ 课道微

临近期末,家长们是不是又用这些话来督促孩子复习了:“抓紧时间好好复习,等期末考好了就奖励你”“如果你这次考了前三名,寒假就带你出去玩儿”?

家长在激励孩子主动学习这件事上总是费尽了心思。定计划、给承诺,用礼物、用物质刺激孩子,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甚至有家长提出疑问“奖励孩子和贿赂孩子有什么区别?”

同样是奖励,为何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效果却截然不同?

奖励并不是贿赂

有些家长担心,奖励可能降低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然而诸多研究发现:如果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给奖励,奖励就会削弱孩子的兴趣;但如果奖励与完成任务的表现好坏有关,则会让孩子更加喜欢这个任务,因此奖励是可以提高孩子内在兴趣的。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不少家长把“贿赂”当成了“奖励”。

先看这样两个例子:

在商场,一个孩子和父母大吵大闹,撒泼打滚,父母看上去束手无措。急于摆脱这样的窘境的他们只好妥协:“如果你不再耍赖了,我就给你买那个玩具”。这就是贿赂。

但是,如果在进商场之前,和孩子说:“你在购物车上面坐得好好的,不要哭闹,不要乱踢,如果你能够做到我就会给你奖励——回家的路上我们会去逛公园。”这就是奖励。

都是父母给孩子某些东西,以改变或修正孩子的行为,贿赂和奖励似乎难以区分。但二者在本质上绝不相同。

什么是贿赂?往往是被折磨得“仿佛身体被掏空”的父母许诺孩子,如果他们好好表现就答应他们的要求。“绝望”的父母用贿赂换取对孩子的掌控。这会让年幼的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却会得到某个奖励。

而“奖励”针对的是孩子的正面行为,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惊喜。“奖励”或者“正向强化”是教导孩子表现得体的最好策略。奖励孩子的正确行为,比惩罚他们的不当行为更可取。

贿赂针对的是孩子的消极行为,而奖励却是用来鼓励孩子的正面行为。

这样奖励 孩子复习更有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曾经通过不断地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也就是说,正向强化或奖励是在动物或人类身上获得期望行为的最优手段。

最关键的是,你通过怎样的方式给孩子奖励。

激励孩子关键在于“马上就给”

有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作为家长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孩子:

假如孩子明天过生日,你对孩子说,如果愿意多等一周,除了本来的500元还将额外给他50元,他就不太愿意了。因为他希望“明天”,立刻就能获得这个满足感。

所以,当很多家长常常喜欢对孩子说:“等你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寒假我们就去旅游”“如果你表现好,明年生日我就给你买游戏机”……可是这些较为长远的承诺却对孩子没有太大的作用。

他们依然会忍不住先享受当下的快乐,把学习往后拖延,因为反正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一个月,不差这么一两天。

换句话说,只有把奖励放在孩子面前,提高当前学习的诱因,孩子才会优先选择当下努力。

奖励考高分事倍功半

再介绍一个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曾做过的实验:

把来自250所小学二年级到中学三年级的大约3.6万名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孩子获得了“产出奖励”,比如考高分、比赛获得第一名等等才能得到奖励;另一组孩子,获得了“投入奖励”,比如读完一本书、按时上学、认真做题,就能得到奖励。

虽然孩子们都愿意为之努力,但是读书给予奖励的孩子在成绩上会有显著的提升。而考高分才给奖励的学生,成绩却完全没有提高。

其中的关键在于,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行动是非常明确的,只要你看书,只要你做题你就能获得奖励;相反,考高分给奖励,却没有告诉孩子怎么样做的方法。虽然孩子也充满干劲,但他不知道怎样做,无从下手。

弗莱尔教授在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采访了“考高分得奖励”小组的学生,发现几乎所有孩子对学习的态度,都变成了“我要仔细读题”“我要认真检查”等围绕着考试技巧来进行的反思,而没有“思考不懂的问题要向老师提问”“上课要认真听讲”“多阅读”等提升成绩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对孩子说“期末考高分就给你奖励”,还不如说“读完一本书就给你奖励”。这也意味着,奖励孩子学习后的结果,不如奖励他们的投入。另外,奖励的目标参考应该是越具体越好。

让孩子参与奖励计划

对于孩子们来说,奖励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奖励的东西是否能满足他们。所以,父母在设立奖励计划时,不如多让孩子参与进奖励计划的制定中。

在你和孩子都很平静的时候,可以这样和他谈一谈:“催你去写作业,让我们两个人都很不高兴。我经常没有耐心,而你却要拖延,有没有一个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呢?”

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比家长一味地去催促效果好得多。

还可以这样问孩子:“有什么办法能让你放学立刻写作业?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期末之前好好复习?如果给你奖励,你希望是什么?”让他们参与奖励计划的制定,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想法的机会,会比家长单方面制定计划有效得多。

能不能用金钱奖励孩子

这是一个让许多家长疑惑的问题。首先想说的是,奖励的形式有很多种:玩游戏的时间、一次旅行、带朋友来家里吃饭……其实都可以作为奖励的形式,而金钱一样可以作为奖励的东西,但是要区分年龄。

《苹果橘子经济学》的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Stephen,做过一个对比实验:以奖杯替代奖金,作为孩子学习的奖励,奖杯的价格并不昂贵,大概100块钱左右,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同样金额的奖杯比金钱更具备激励效果,从这个试验可以得出:孩子小的时候不妨使用金钱以外的东西作为奖励,例如奖励一个奖杯,颁发一个奖牌来激励孩子的干劲。

但是对于初中、高中以上的孩子来说,金钱的效果可能更好。

支持这个论点的根据,也是来自于哈佛大学弗莱尔教授的另一个实验后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得到金钱的孩子,不但没有浪费金钱,他们感觉到这钱确实来之不易,反而会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当然,在物质激励之后,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理财观,比如,开个个人账户,养成记账的好习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