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见习记者 田珊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纵观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孔融让梨、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这些对优良家风的倡导,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如何理解家风的意义以及进一步传承好家风,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专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陆士桢。
记者:什么样的家风可以称作“好家风”?
陆士桢:家风是家族或家庭传承下来的风尚,是中国家庭教育最优良的传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它是一种文化价值。家风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文化背景,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是一种价值观,通过代代传承,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它是家庭成员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表现出一种行为规范,影响家庭成员的具体行为,它也是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和代表。
第三,家风也表现为家庭成员的心理情感状态。我们讲究的孝悌以及相亲相爱等传统风尚,都注重感情和心理上的关系,因此,家风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共处的基础。
从整体上看,家庭是社会文化传递最基础最扎实的途径,家风是国家与社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我们提到的“好家风”则是中华美德的集中体现,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尊重文化,读书明理。中华民族特别重要的文化传承体现在对知识、修养的尊重,即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的整体修养。二、廉洁守法、勤俭持家。这是家风现代功能素养的基本要求。三、崇尚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基本道德价值,如忠孝、诚信、仁爱、和谐等,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四、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和国联系在一起。古之士大夫读书不仅为了谋取一官半职,更需要造福一方百姓,然后光宗耀祖,为社会做贡献便是家族的最大荣誉。
记者: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您认为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陆士桢:从生态系统理论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人出生后,从自然人不断转化为社会人,在这个社会化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生活能力,也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大系统。 学校是人类为教育设定的专门机构,目的是树德立人,但主要的教育行为仍是传授知识;社会教育是多元复杂的教育体系,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对人的影响力。
相比而言,家庭是影响孩子最主要的因素,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家庭对孩子影响包括物质环境影响和精神环境影响,家风则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环境。第二,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6岁之前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家教与家风的影响至关重要。第三,影响家庭的情感心理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教与家风影响孩子的成长,儿童早期的生活影响其一生的生命历程。 过去我们常把家庭看作是妇女儿童的事,而事实上,好家风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记者:为了更好地弘扬优良家风,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
陆士桢:传承好家风还得从家庭教育做起。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首先,家庭教育是非正式的教育,不像学校有明确的课时、教材、考试等环节。其次,家庭教育属于私人教育,公权力无法干涉,在考评和干预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再次,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贯穿于生命的始终。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一种综合复杂的教育,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传承好家风可以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采取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几个孩子聚在一起,让孩子们搜集并分享各家的家规或家风故事,如何使用筷子、如何倒茶、如何招待客人等。在学校,老师也可以多和孩子们交流,与孩子们一起制作“好家风”宣传手册,让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