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丽婷
1984年,20岁的刘长英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何友。“虽然已经听说何友的母亲过世,三个弟妹还未成年,日子过得很难。但第一次走进这个家时,我还是傻眼了——屋里土炕上的席子全是破窟窿,三个弟妹,瑟瑟地蜷缩在没有生炉火的炕角。”回忆过往,刘长英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这样描述。
结婚后,为了让全家人吃上饱饭,刘长英和丈夫起早贪黑地干活儿。丈夫平时料理家里的几亩地,她白天到集市上接活儿做衣服。因为熟练的技术和爽朗的性格,大家都愿意找她做衣服。每天晚上,缝纫机的声音一直要响到深夜。这样,在他们两口子的忙碌下,弟弟妹妹也能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去上学了。
1985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生活的压力骤然增加,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紧巴。公公心里过意不去。有一天,他对刘长英说:“让你大妹妹退学吧,跟你一起料理家务。”大妹妹在一旁,眼睛直转泪儿。
刘长英和丈夫坚决不同意让大妹辍学,他们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为了让弟妹安心读书,也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她和丈夫商量着改行做起了卖猪肉的生意。
每天凌晨4时,她和丈夫就起来屠宰,然后驮着半扇猪肉沿街串村去卖。冬天,手脚都生了冻疮,一用力就钻心地痛。
超量的体力付出使她和丈夫的身体都非常虚弱,虽然缺乏营养但从来不舍得吃肉,总是把卖肉剩下的棒骨冻起来,等着弟弟、妹妹们放学回家,炖上一大锅棒子骨给正长身体的他们增加点儿营养。吃剩下后他们再吃,那时妹妹总是说“嫂子是胶皮肚子,多了多吃、少了少吃”。
让刘长英和丈夫欣慰的是,三个弟妹都很争气,学习一个比一个用功,最终三个人都考上了大学。乡亲们都说,“这个村子里最穷的家庭却走出了3个高才生,都是哥嫂的功劳”。
刘长英夫妻俩是村民眼中的“能人”,不光因为他们靠着诚实守信办起了企业,成了村里的致富“模范”,还因为他们一直坚持为村民办实事。
以前,村里都是土路,一到雨季行走十分不便,但村里没有经费用来修路,刘长英和丈夫拿出10余万元,帮着村里修路,改善出行。这几年,刘长英又办起了养猪场、养牛场和观光园,带动村民一起致富。
2016年,刘长英为古冶区爱心超市捐赠200袋面粉。又在兴义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聘请农业技术人员专门为农民残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同时还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人发放15只雏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前不久,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乡前岳各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刘长英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在村民们的信任中,再度以最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身边所有的家庭都幸福和谐。”刘长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