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网络互助平台凭借自身良好的愿景和低廉的费用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网络互助平台的诞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这些积极因素只有在规范的运作下才能发挥作用。保监会认为,互助平台并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及相应风险控制能力,其资金风险、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难以管控。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平台自身并不承担给付责任,无法保证兑现承诺赔付的金额。同时消费者还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刘月辉
11月初,公益人士黄先生在微信圈晒出了一张“公益互助荣誉证书”,证书显示,他于今年3月初加入夸克互助基金,与1211176位会员一起,为遭受重大疾病和意外的30位会员,累计捐助584万元。证书的落款是夸克联盟、上海一起社区公益基金会。
“预存9元加入,保障互助癌症等60种重大疾病,最高申请30万元互助金。”“10元加入,最高获捐30万元互助金。”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最近,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助计划、互助基金,如夸克联盟、E互助、众托帮、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迅速发展起来。
听起来是件好事,但据记者了解,保监会近年来已先后四次发出警告风险称,互助计划非保险产品,在财务稳定状况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存在隐患。
据统计,截至目前,社会上已有超过120家网络互助平台,总注册会员超过1000万人。那么,互助计划、互助基金到底是什么?它们与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障是否一样?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模式
一人患病众人分摊
10元“保”30万
记者登录众托帮互助平台,看到抗癌互助医疗(中青版)的介绍页上写道:“10元加入,最高30万元互助。全面覆盖癌症等常见大病111种。一人患病,众人分摊。”记者发现显著位置上有多名企业界人士推荐。该平台信息显示,用户投入10元即可成为互助社群会员,180天观察期后,若会员确诊重病可提出互助申请,经过第三方保险公估公司核实、公示后,互助金最终由银行直接划款。记者注意到,在分摊规则中,该平台提示:会员账户独产托管运作,账户内余额归会员本人所有。众托帮平台在会员符合互助条件时,代会员从个人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用于互助事宜。
据了解,这些互助平台推出的互助计划模式大同小异。简单地说,用户支付几元钱成为会员,通过一段时间观察期后,享受相应的赔偿权利,最高赔付金额30万元,该赔付金额由平台用户平摊。单次分摊人均不超过三元。多次赔付后,当互助金账户余额不足时,用户需要在限期内充值恢复保障,否则将视为自动退出。互助计划上的保障则主要涉及重大疾病互助医疗(分为中青版、老年版,少儿版),意外互助等。
在“一人患病,众人均摊”的模式下,会员数量越多每人分摊的金额就越低,因此,用户规模是互助平台发展关键。在这一模式驱动下,网络互助平台的规模增长很快,最早成立于2014年的夸克联盟会员已超121万,互助金额为2203万元。水滴互助会员数超163万人,众托帮用户超395万。
专业人士
机制不健全约束性不强
互助计划缺乏法律保障
张小姐是夸克联盟的会员。投入10块钱,便能买到30万的保障,她表示“很划算”。“即使不能保障,也没有什么大损失。”
黄先生则认为互助保障是一种创新的公益模式。“我支持公益,所以加入了。”黄先生说。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不靠谱,“投入保障前没有体检,是否会吸引人带病投保?如果金额不足,就得继续充值,会不会是无底洞?”保险从业人员王女士的第一反应是:“有没有保险资质,保监会批准了吗?只有公约,没有合同,保障从何而来?如何考核投保人,健康状况谁来执行?”
10元钱,果真可以买到30万元的保障吗?
在水滴互助和夸克联盟的平台上,记者注意到,在“互助规则”上均有标明,互助费用单次最高3元,每年约150元。但并未明确说明150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有专业人士以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6病种经验发生率男表(CI1)为参照依据,进行粗略测算, 30岁男性的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51岁男性发生率大约为万分之八十。那么要想得到30万元互助金,30岁的男性群体每人分摊24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而51岁的男性群体,每人需要分摊2400元,才能实现患者的30万元互助金。如果是25种或者更多的疾病,其疾病率会更高,分摊的钱会更多一点。
“对于申请互助金的会员,能否拿到互助金,要看盘子是否够大,如果资金不够,就需要大家继续捐助。用户一旦发现要交的钱远远超出预期,如果不愿意再凑钱,就得退出。退出后,需要这些钱治病的人,如何获得互助金?另一方面,退出后,之前的投入就没有保证。”信诚人寿行政总监唐洁分析说。
中国保险职业学院教授夏雪芬公开表示,互助计划的“保障”并不像商业保险一样置于契约(合同)保障之下,缺乏法律上的保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有确保其偿付能力的资本金来保障这一切的,而对于机制不健全、约束性不强的网络互助平台,前期承诺的保障可能就变成镜中花、水中月了。
业内普遍认为,网络互助“事先不定价,事后分摊”的模式,属于原始互助行为,与商业保险不同。
对此,众托帮创始人兼CEO乔克将其定位为互帮互助可持续循环的“新公益”。水滴互助CEO沈鹏则将这种模式理解为标准化的预付费众筹。通过“一人患病,众人均摊”模式,互帮互助共同抵御风险,用户自愿加入自由退出,是一种公益行为。
保监会
互助计划非保险产品
承诺赔付难以兑现
由于网络互助平台普遍建立较晚,大多数还未发生赔付。虽然有第三方保险公估机构和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参与,但具体执行方面依然有不确定性。对此,互助平台的普遍做法是,首先由第三方公估机构进行调查,然后由基金会核实,最后采取平台公示。
在夸克联盟的互助平台上,记者看到公示栏中有“已互助”的30位会员。众托帮平台上仅有一例互助赔付,处于公示期。水滴互助则还没有互助赔付事件。
对互助平台而言,监管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按照去年2月保监会发布的《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互助平台并不符合相互保险的规定。相互保险是指一群有着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定义好风险补偿的规则,预交风险补偿分摊资金,从而保障每一个参与者的风险损失。对于互助平台,保监会曾先后四次发文警示其风险。去年10月,保监会发文明确表示互助计划不具备相互保险资质,部分经营主体的业务模式存在不可持续性。今年5月,保监会专门针对互助平台回应称,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在财务稳定状况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对于网络互助平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网络互助平台严重误导消费者,承诺赔付难以兑现,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网络互助计划公开向社会公众进行“投入少量资金即可获得高额保障”的误导宣传,诱导社会公众产生获取高额保障的刚性赔付预期。但实际上其没有科学提取责任准备金,也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赔偿给付能力和财务稳定性方面没有充分保证,难以实现持续运营。
该负责人还提醒,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平台自身并不承担给付责任,无法保证兑现承诺赔付的金额。同时消费者还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纠纷争议难以解决等风险。
另外,对于定位为公益慈善组织的互助平台,保监会提出,应主动明确告知捐助者“捐助是单向的赠予行为,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