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见习记者 田珊檑
“我们学校没几个男生,贴横幅、搬桌子、扛水等活儿都得女生干,几年下来,我成为精明能干、有勇有谋的‘女汉子’。”某高校论坛里,一名女生这样写道。
近日,一份全国719所高校男女学生比例的数据在网上引起热议。排行榜前十名主要是师范类院校和语言类学院。排名榜后十名主要是理工类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排名最后,女生占比仅13%。
这些数据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发现,这组数据与去年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发布的高校男女比例排行榜基本一致。从各大高校公开的数据看,这组数据不够精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高校男女不均衡的现象。语言类、师范类高校往往女多男少,航天类、理工科院校则男多女少。
“红肥绿瘦”:高校女生越来越多
从2007年开始,国内普通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近年来,高校女生人数呈增长态势,师范类、外国语类高校女生比例已经超过男生,尤其是研究生阶段。
据重庆师范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5届毕业生中,男生153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2.08%,较2014届男性毕业生减少1.7个百分点,女生比例则相应增加。
高校女性人数不断增长原因何在?不少人认为,现行的教育观念和选拔模式相对更适合女孩子的性格心理特点,女生比男生更擅长考试。
源众性别发展中心主任李莹则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虽然女性获得了平等的教育机会,但是在就业方面,女性实际拥有相对更少的机会。因此,为了赢得竞争优势,女性会考虑获取更高的学历。
李莹认为,现阶段师范类学校女性多,理工类学校男性多,这种因学校属性不同而产生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有关。我们自出生后,就被灌输了女生当老师、男孩子当科学家等意识,这无形中就把男女的选择区别开来。
需不需要调整高校男女比例?
记者了解到,为了平衡“女多男少”的现象,一些高校某些专业刻意提高女性录取分数线,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都曾采取过男女区别化录取的方法。
这种“同考不同分”现象引起社会争议,有人认为它涉嫌歧视女性,有违教育公平。某高校回复,此举是为了平衡男女比例,是自主办学的体现。
李莹认为,很难也没有必要做到高校男女比例绝对平衡。一些高校刻意提高女性录取分数线实在不可取,是一种性别歧视。如果要平衡高校男女比例,应转变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不要再说“男人做男人的事,女人做女人的事”,给每个人更加自由的选择机会。
教育部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院校(专业)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