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2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女性就业是否需要“善意提示”? “学会生存”不该在应试教育下枯萎 解救童工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莫名“同居” 强制家政服务有违助残政策初衷 让“低头族”抬头有助回归真我 租房最大的不安全感是“权益无法保障”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救童工不是解决问题的终点

贫困是他们沦为童工的根源,而贫困又往往导致失学。如果仅仅只是解救,而没有更长效的扶助机制,极有可能使他们再度陷入悲惨的境遇。

□ 乔虹

“一个月至少要干活28天,早上7点半起来,干不完的话晚上10点半都别想下班。只要不听话,肯定得挨打……”触目惊心的现实中,身处黑心工厂的是一群正值花季的少年。日前,有媒体发布了一段名为《实拍常熟童工产业:被榨尽的青春》的视频。据该视频报道,江苏省常熟市的很多服装加工厂仍普遍存在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这些童工没日没夜地干活,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且只要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甚至遭受暴力,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 据报道,招童工的成本是两三千元一个,什么年龄都可以挑。某加工厂老板介绍说,先许诺高工资给骗过来,去年就骗过来6000多人。

其实,不仅是常熟,在媒体的报道中,非法使用童工事件并不鲜见。深圳、东莞、佛山等地都曾曝出过类似事件。童工,一个沉重的话题。非法使用童工,早已被现代人视为文明社会之耻。但为何今天仍屡禁不止呢?

首先是利益驱动下的“铤而走险”。对于企业主而言,童工不仅薪水支出低,且无须缴纳社会保险。出于成本的考量,面对“廉价劳动力”,为赚取更多利润,黑心老板“心存侥幸”, 不惜突破法律底线。

其次是监管的缺失纵容了童工乱象的潜滋暗长。劳动法第85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但在常熟童工事件中,在媒体曝光之前,当地有关部门竟长期毫无察觉。这就需要对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完善相关责任制。

值得庆幸的是,在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排查处理工作”,锁定涉事作坊,将工头依法控制。工作小组开展拉网式排查。目前,涉事单位都已经进入人社部门的立案调查阶段。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童工们会被转移到当地的一所中专进行安置。待事件处理完毕,童工们的薪水被讨回后,当地政府将送他们回到家乡。

童工得到解救,拿到薪水、回到家乡……事件似乎到此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但童工们回到家乡后呢?他们会接着读书,还是换个地方打工?留在老家,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度过童年吗?

纵观童工事件中,绝大多数童工都来自贫困地区。贫困是他们沦为童工的根源,而贫困又往往导致失学。如果仅仅只是解救,而没有更长效的扶助机制,极有可能使他们再度陷入悲惨的境遇。

怎样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流出地政府的责任首当其冲。当地政府应帮助童工尽快回归课堂,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同时,让有意愿者接受职业技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让已满16周岁者“半工半读”,这样才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不能忘记,童工的身后是广大贫困儿童和未脱贫人群。只有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推进精准脱贫,才可以从根本上阻止孩子们走上童工路;也只有全社会共同关心童工、关注贫困儿童的命运,才能真正为童工找到一条好的出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