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 新女性 探索 夫妻返乡种葡萄 家庭农场收获丰 大棚盛开“致富花” 乡约河北文安给旮旯村村花说媒 一个养猪村的转型升级之路 和林格尔县:“村淘”火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妻返乡种葡萄 家庭农场收获丰

□ 刘传福

“我们园里的葡萄从6月到12月,每天有采摘……”近日,在“金龙葡萄园”里采摘着晶莹剔透的葡萄,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的农场主赵茂林和殷凤琴夫妇充满了期待。

赵茂林和殷凤琴都是金龙镇曹坝村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怀揣着致富梦想的他们离开家乡,南下深圳打工,没想到这一去就是20多年。

在深圳期间,经过艰辛的打拼,夫妻俩开起属于自己的一家制衣厂,殷凤琴当上了厂长,一手打理起生意,生活过得红红火火。一次去浙江游玩时,殷凤琴发现葡萄园很多,顾客对采摘尤为青睐,便萌生回乡栽种葡萄的想法,“毕竟家里老人老了,孩子也需要照顾”。

2011年7月,赵茂林和殷凤琴回到曹坝村,在一位种葡萄的亲戚指导下,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租地50余亩,实施改土、建棚等工作,从浙江、江苏等地引进夏音马斯卡特、温克、美人指等国内较为先进的葡萄品种,建起了“金龙葡萄园”,办起了家庭农场。

从企业到家庭农场的转变,赵茂林和殷凤琴在技术上吃尽了苦头。“修枝、灌水、施肥、打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否则会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谈起栽种葡萄的经验,赵茂林如数家珍。

“记得几年前一个叫‘桃太郎’的品种,当时开了花就进行浇灌,结果导致后来挂果太差。”殷凤琴介绍说,还有一个叫夏音马斯卡特的品种,当年成熟的时候果很小,经过反复实践,才发现浇水的时间不对。为此,夫妻俩在买书学、网上学的同时,还自费到浙江、上海、云南等地到处拜师学艺,只要有不懂的,想方设法也要弄明白。

“别小看葡萄下面的这些野草,它们可是栽种的宝贝。”在葡萄园里,赵茂林向笔者介绍他们的生态种植方法。几年来,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仿原生态栽种法进行栽种,效果很好。据介绍,这种栽种法其实就是让草和葡萄一起生长,等葡萄成熟了才将野草割掉。野草不仅可以为葡萄的生长保湿、增加氧气、避免灼伤,而且割了后还可以就地转化为有机肥,起到土壤改良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夫妻俩在选种、栽培、管理、采摘等每个环节都胸有成竹,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栽种专家。目前,葡萄园20余亩全部挂果,年产值达30余万元,并带动当地10余人就业。

“这里的葡萄口感好,个头也不错,我这是第二次来了。”带着孩子来采摘葡萄的合江县游客游敏告诉笔者。

“现在天天关注天气预报,一旦起风下雨,觉都睡不好,总是怕园子被淹。”在尝到栽种甜头的同时,殷凤琴也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虽然技术过关,但由于没有专业过硬的排水实施,目前葡萄园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

虽然困难不断,但夫妻俩办好家庭农场的决心和信心从未改变。在经营好葡萄园的同时,他们准备增加农家乐、垂钓等基础设施,将家庭农场提升为集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基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