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6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 新女性 周刊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如何实施? 电商脱贫的“江西模式” 实话实说 红军小学挂牌 女支书带村民走出贫困泥沼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话实说

农户储粮损失现象应重视

笔者老家一农户将去年收获的5000多公斤玉米一直堆放在家中闲房里,最近打开时竟发现大部分玉米受到虫蛀,部分玉米发霉变质,还有不少玉米被老鼠偷吃。据了解,类似上述因缺乏科学储粮方法而导致存放在家中粮食遭到损坏的情况,在不少地方的农户中都有发生。

据笔者调查与了解,时下农户家中存粮方法不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收晒时造成了污染。比如,有的农户习惯在砂石公路的路面上脱粒,以至粮食内被混入过多的沙粒及泥灰,有的农户喜欢在柏油路面上翻晒,以至粮食受到柏油的污染;二是未彻底晒干就急于收藏,导致粮食在储存中霉变;三是因存放场所或储存器具不妥,加上缺乏必要的杀虫处理,导致受污染或被虫蛀及鼠咬。

发生这样的储粮损失,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农民安全储粮意识不强,重产前投入,轻产后管理。二是农户现有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条件跟不上。三是农户缺乏科学储粮技术。农户存粮一旦发生霉变,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坏粮迅速贱价卖给粮商,这不仅减少收益,也不利于食品安全。

笔者认为,农户把多余的粮食存放在家中并非不可,但在储存方法上必须科学和合理。因此笔者建议: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安全储粮意识。其次,各地基层科技、粮食等部门要加强宣传与技术辅导,给农户传授科学的家庭储粮方法。再次,国家应尽快研发出简便安全,适应农户的储粮新技术,设法统筹解决农民储粮设施不足问题。各地国有粮库可开展代管代储,或进行粮油兑换、粮食折现,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农民在储粮过程中的损失。 (秦风明 秦宁)

请给农民上堂防诈骗课

近日,笔者的一位农民朋友接到一条手机短信,告知其女儿在学校不慎摔倒受伤,需要马上做头颅手术,叫其尽快汇三万元手术费用到指定的银行账号上。这位家长一时心慌,便立马到银行汇出了三万元钱。等他匆匆赶到医院时才发现,这原来是个诈骗短信。据笔者了解,类似这样的手机短信和电话诈骗,在各地农村十分普遍。

据分析,这些被骗的农民朋友大多年纪较大,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身居偏僻乡村,信息不灵,警惕性不高,往往很容易上当。笔者以为,一些农民朋友屡屡受骗,除了防骗意识差等原因外,关键是缺乏一定的防骗知识。公安部门应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提醒、下乡宣传等方式,经常性地为农民朋友讲解防诈骗知识,县、乡镇相关部门也应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广大农民朋友的防骗意识,教会他们如何防止诈骗。

(叶金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