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1月5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驴得水》:喜剧也能让人心怀悲伤 古典又时尚的香港动漫基地 新书架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典又时尚的香港动漫基地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王驰

铺有大花桌布的长条餐桌上,散布着钢锅、餐盘、面包、奶瓶、纯净水瓶,餐桌边围坐着四个年龄不同的进餐孩童。照片上最突出显眼的,是唯一个起身伸直胳膊抬手跟对面孩子示意招呼的红衣父亲,只见他表情严肃,貌似正在批评指点那个神情有些沮丧不逊的儿子。

他只是在说“不”还是要用手拍打那个孩子呢?我们不得而知,但却充满好奇。其他三个孩子则神态动作各异,或正往嘴里送食或鼓着腮帮子咀嚼,最小的一个双手把着桌面,自得其乐。餐桌和人物后面的木椅、白色的门窗还有下大上小的双门冰箱同样引人注意,白色的冰箱上部贴了很多冰箱贴。

法国人家的晚餐是这样子的。

这是法国40岁摄影家丝黛芬尼的系列作品《寻常餐桌》中的一幅。餐桌是家庭关系的缩影,摄影师利用晚餐时刻,刻画家庭成员间的人伦关系。按照展板的介绍,为完成这个系列作品,丝黛芬尼用三年时间,走访了多个城市,拍摄了100多个家庭。她试图将每个晚餐有趣而耐人寻味的时刻都凝固下来。她认为,从家庭晚餐中,人们可以发现记载社会和家庭模式演进的标记。

《寻常餐桌》是一系列法国家庭的写照,作品揭示了法国不同家庭的饮食习惯,透过家庭装饰反映出各式家庭不同的信仰及其呈现的多元社会、民族和文化。该作品曾获得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奖。

和丝黛芬尼一起参展的,还有12位摄影家,六位来自香港不同年代,另六位是法国当代摄影家。有意思的是,来自法兰西的摄影家,一水儿的是女性。组织者在以《声音》为主题的前言展板上特地指出,这并非有意为之,而是策展过程中,这几位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显得“十分杰出”。组织策展人由此认为,摄影这种媒介在法国有迈向女性化的势头。

一位哲人曾说,艺术家不仅能看到影像的东西,还能听到内心的声音。13位艺术家尽管各有风格、手法各异、内容不同,但都用心说话,他们以景物、人物、街景、场景和虚构场景为对象,表达各自对城市、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和对未来的观察与思考。

这个由香港法国文协会、法国Les Photaumnales摄影艺术节和香港国际摄影节共同举办的摄影对话展,分五个展区,每个展区就十来平米,布展精心简洁,整个展厅,色彩浓烈逼人。

这样有艺术水准的摄影展,不是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也不是在国际会展中心,而是在一个驻扎于闹市社区的“动漫基地”举行的。

以往,因为距离住处就十分钟的路程,每每途经这片颇具风格的建筑群,都扫一眼就走过,想着要看的目标很多,这里总有机会来。在我离港前不久进去并偶遇《声音》摄影展后,这个“动漫基地”就成了我常去的地方,而且去了就不想走。每次,都有穿西装或蓝旗袍校服的中学生,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地来观看倾听。

“动漫基地”吸引我的,不只是展览,还有基地中西合璧的建筑所透出的既古典沉稳又现代时尚的气息。

“动漫基地”位于港岛湾仔两条窄窄的街道之间,是由十幢拥有百年历史、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的战前楼宇,修复活化而成的四层建筑群。

美观典雅的悬臂式露台、露台铁花栏河、法式木门和气度不凡的金字屋顶、木质楼梯、杉木窗台,都得以完美地保留和翻新。踩过一米把宽长长的木质楼梯,在偏暗的灯光效应下,仿佛正在穿越时光隧道,感觉好极了。而足下一百多年前的楼梯,既不吱吱作响,也没有一丝丝的摇晃。

原来,按照现今香港的建筑条例要求,古老的楼梯木板在活化过程中被一一拆下,经加插了起稳固作用的钢板后,再重新安装上。这样的加插钢板还用在金字屋顶的整根旧原木上,但凭目测,全然不觉。据同济大学学建筑出身的同学介绍,这样水准的修复活化,内地还很难做到。

因为所有建筑必须达到建筑条例的标准,这些百来年的老建筑都新增了电梯,空调及消防等等现代化设施。记者注意到,像香港别的公共建筑的电梯按钮一样,这里包括步行楼梯,扶手处都有突兀有致的盲文供盲人使用。

沿楼梯行走,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窗外不足两米远的一栋栋充满市井气的居民楼。

按该活化项目的初衷,2013年7月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动漫基地”,是香港首个以动漫为主题,结合活化历史建筑元素的人文艺术小区。基地不仅为本地及海外的动漫艺术家提供一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平台,更希望成为香港与世界各地交流艺术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公众特别是街坊邻居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转转的“文艺范”去处。

“动漫基地”的设施包括:展览空间、多用途活动室、相关主题的零售空间和餐饮设施。基地开幕以来,已举办过各类展览、大师班、新作发布会、讲座等活动。

基地精巧的阅览室是我每次必去之地。不足20平米的小屋,缺啥都不缺创意和理念。第一次入门,怎么?屋角还夸张地织有蜘蛛网,看到一旁悬着的鬼脸面具及注明的关于鬼故事漫画主题,不禁莞尔,不一样的主题,总能抓住同好者的心。

在阅览室一排排简朴整洁的书架上,都是漫画作品。本地最多,内地也有,丰子恺的居多。此外,还有美国、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的等等。阅览室一般有一两个大学生模样的管理人员,其中的书,只供翻看阅读,不能外借。

浏览关于香港漫画历史的作品,才知道漫画在香港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作为大众消费品,它的流行程度,几乎可以跟电影和音乐相比拟,甚至可以说,漫画也是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从上世纪60年代的漫画黄金时代开始到七八十年代,《老夫子》《13点》《李小龙》等经典作品影响了好几代人,李惠珍的《13点》现在看起来也趣意盎然获益多多。

随着香港经济起飞,港式漫画题材百花齐放,爱情、恐怖、幽默、兵器等等不计其数,其中以搞笑、无厘头的题材最受欢迎。而《古惑仔》《百分百感觉》《中华英雄》和《风云》,都被拍成电影,成了更广为人知的新经典。

如果再追本溯源,香港的漫画可从19世纪说起。清末年间的广东南海人何剑士可说是香港漫画先驱。因不满朝廷腐败,何剑士开始在香港和上海各大报刊发表讽刺时局的漫画。后来,到上世纪40年代,出现了以抗日为主题的系列漫画。

如今,动漫作品在香港足迹处处,跟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画面已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成长元素之一。有香港媒体报道称,三年前“动漫基地”甫一开幕,便引得邻家一小学女生的青睐。小女孩一放学就要到基地走走,还频频拉老师同学前来参观,主动帮着发放宣传单,被工作人员誉为“基地小天使”。

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接受港媒采访时曾说,要真正挑战当今世界的漫画强国美国和日本,香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有理由相信,追赶的这条路会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踏实,并最终越走越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