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盐道上早已没有了挑夫和马帮披荆斩棘的身影,人们只能从饱经风霜的风雨桥和吊脚楼、青石铺就的三尺道中想像昔日古道驿站骡马萧萧、商贾云集的辉煌……如今,通过巧打生态牌,妙念山水经,以古村落保护为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古老的村庄又迎来了崛起的机遇。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姚鹏 文/摄
古木参天的群山之间,清澈的溪水奔流不息,木墙黛瓦的吊脚楼炊烟袅袅……金秋时节,走进中国传统村落——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西南的二官寨村,仿佛步入了一幅清幽的水墨长卷。
古朴的风貌,美丽的风光
在恩施,二官寨以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建筑群和独特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两座百年古寨至今保持着当年的古朴风貌,以干栏式吊脚楼为主,寨中建木楼,溪上架风雨桥,房前屋后栽竹种树,其中尤以胡家大院古村落保存最为完好,周边共保存有土家族吊脚楼数十栋,居住着150户600余人,集大聚居、小散居,土家、侗寨特色于一体,堪称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
穿过小溪河上的风雨廊桥,依山就势而建的胡家大院古建筑群便展现在眼前。高山深谷中,整个建筑群以小溪河为轴线,由上坝、中坝、下坝三个吊角楼大院落和若干吊脚楼小院组成,每隔一两里,就有一个大院子掩映在竹、木林中,房前屋侧是良田沃土,山坡上是绿油油的茶园,呈现出村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景象。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吊脚楼有些歪?时间久了会变歪正是卯榫结构老房子的特点,但它们决不会倒。”村里的“文化达人”覃登军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覃登军家住恩施市区,2013年开始到二官寨经营养殖业,由于甚爱当地优美风光,闲时亦自己研究其人文历史,久而久之便成了村里的义务讲解员。
“胡家靠在巴盐古道上经商发了财,有钱后开始重视教育,出了个秀才,才有资格盖这样的落脚朝门,据说,门匾还是御赐的。”覃登军说,整个胡家大院建筑群乃至整个二官寨古村落的形成,与途经这里的巴盐古道密切相关。
覃登军介绍,当年,在二官寨主导盐道贸易的主要是三大家,胡家做贸易,居领导地位,康姓则负责押镖,吴姓搞后勤。县志记载,清朝康乾时期,村里常年参加盐帮的有三千多人,挑夫们一出门就是一个多月。巴盐运进来以后,从这里分发到宣恩、鹤峰、来凤等地。为了防备土匪打劫,交易往往是盐放在一个地方,物资放一个地方,成交则又在另一个地方。这样的贸易一直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手段在崇山峻岭间逐渐普及后,巴盐古道才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时光荏苒,盐道上早已没有了挑夫和马帮披荆斩棘的身影,豪放粗野的挑夫号子声也已经远去,人们只能从饱经风霜的风雨桥和吊脚楼、青石铺就的三尺道中想像昔日古道驿站骡马萧萧、商贾云集的辉煌,二官寨似乎就要从此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近年来,通过巧打生态牌,妙念山水经,以古村落保护为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这个古老的村庄又迎来了崛起的机遇。
“我们有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规划,也有建设生态走廊的规划。”二官寨村支部书记吴成庭告诉记者,村里的策略是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旅游产业,鼓励旅游沿线及周边村民多开农家乐和农家客栈,通过发展旅游业走上致富道路。
崭新的面貌,厚重的乡愁
由于地处深山,二官寨是全乡最晚通公路的村,交通成为发展旅游的第一道门槛。从2012年4月份开始,村民们自发筹资70余万元修筑通村公路和旧铺大桥。为了尽快将桥修建好,村里所有能参加劳动的村民都自发参与了大桥的修建工作,就连老人和孩子也自愿加入。历时近一年,公路和大桥终于建成通车,村里专门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全村人欢欣鼓舞——过去走出去要大半天,几个月难见一个生人,现在交通方便了,脱贫致富有了指望。
路通了,如何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又成为新问题。“通车那年,一些人准备把钢筋、水泥拖回来建房子,我们硬是反对,挨家挨户做工作。”吴成庭说,“这些木房子,是别处少有的宝贝。”
在村干部们的坚持下,村里的450栋老房子得以完整保留下来。许多后建的小楼也开始按民居风格进行改造。房屋的外立面装修,乡政府出70%的资金,村民自己出30%。如今,沿小溪河一字排开的农家乐和客栈,均是清一色的土家风格,所有房屋均极注重细节,农村建筑中常见的铝合金玻璃窗、不锈钢栏杆都进行了整改,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雕花木窗和木纹栏杆。
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许多村民开始经营旅游,并且很快尝到了甜头。
旧铺组的康敏是村里第一批认识到古民居商业价值的人。2013年,他成立了旧铺古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将30多户村民组织起来,在有300多年历史的康家祖屋内开办农家乐,新装修的客房都设置了热水淋浴房,接通了宽带。
“去年收入5万,今年已经接待了200多人。现在不光有来观光的,还有来露营的,自驾的,户外的,生意不错。”在“桥头农家乐”,老板娘刘祖美告诉记者,这个农家乐是她和妹妹一起开的,游客过来住的话可以选择吃住全包,每人每天50元。
“单吃饭的话,我们还是按老礼数,客人觉得这顿饭值多少就给多少。”吴成庭笑着说。
如今的二官寨,拥有“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恩施州最美乡村”等多项头衔,今年又被评为3A级风景区。这个昔日全乡最穷的村子已经开了27家农家乐,有300多人参与旅游业。
徜徉在村前屋后,不仅能欣赏到野性、清幽的自然风光,品尝到正宗的农家口味,还能参与到编斗笠、织蓑衣,唱山歌,打糍粑等传统的农事活动之中,原生态的二官寨望得见山,看得到水,寻得到乡愁,让众多渴望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游客慕名而来。2015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万多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一千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0元,今年有望在恩施市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我们目前正在跟武汉的几位老总商量开发小溪河上游的犀牛峡。”吴成庭告诉记者。到时候,民营企业主导旅游开发,村民参与经营,由农民变成企业的员工。古老的二官寨或许又将是一副崭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