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10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知•道 在社会性别视域下拓展国际关系研究新思维 女性地位提升对家庭养老的新影响 拒绝被定义:罗斯玛丽·特洛柯尔的艺术 女学书馆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社会性别视域下拓展国际关系研究新思维

——女学者研讨“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

编者按

近日,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联谊会筹备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会议搭建了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女学者交流沟通及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平台;与会者聚焦“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从性别视角探讨了丰富和拓展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见习记者 刘天红

近日,中国国际关系女学人联谊会筹备会暨“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出版传媒机构的近百位女学者共襄盛举。此次会议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女学者倡导、参与的一次学术交流盛会,与会学者的“女性”身份为国际关系研究赋予了别样意义。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董秀丽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谭秀英主编、北京外国语大学李英桃教授等女学者倡导举办,展示出国际关系研究学界女学者的性别身份自觉与学术研究的性别敏感性。会议分别举办了“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外交特色与创新”“女性主义国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学科建设”四个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反思、阐释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性别问题,以及对推动性别视角纳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预期。

性别视角纳入国际关系研究大有可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曹卫东在致辞中指出,世界局势纷繁复杂,需要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考虑全球治理问题,女性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女性研究国际政治或能提供一个更加益于世界、便于世界接受的全新视角,构建新的话语体系。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杜洁认为,将女性视角与中国民族视角相结合来看国际关系,会产生更多样、更有启发性的议题。同时,应在“一带一路”建设、政党外交、全球治理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领域发出中国女学人的声音。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表示,女性能够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发声,首先来源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带来的国家自信;第二来源于中国女性学者的自信。在国际政治关系复杂,地缘政治不断变动的现今时代,女学者要主动为国际关系问题把脉问诊,切历史之脉,看寰宇风云,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国际关系学的“百花园”。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卫灵指出,女性具有的周全细腻、思维缜密、善于协调、热爱和平等特质使得她们在某些领域比男性表现更佳。女性学者也应树立自信,在学术研究上突破性别束缚,与男性学者展开平等交流。

但是,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目前女性学者却处在边缘地位。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琪教授在主题为“关于女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地位的思考”的主旨发言中指出,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女性学者实际处于弱势地位,女学者的观点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也总是缺少足够的自信和勇气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对国际关系研究这一传统上由男性主导的学科而言,女性特质的介入存在困难。性别刻板印象阻碍了女性在这一研究领域中脱颖而出,女学者所做的研究也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

性别视角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性别视角的纳入使国际关系研究得以在包含性别维度在内的更综合的框架中展开。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范若兰认为,妇女参与在民族冲突后国家的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冲突后国家政治体制与权力结构的巨变,为妇女参与国家重建提供了空间;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组织介入冲突后国家重建,则纳入了人权和女性的视角,使得女性权益得到保障。女性参与冲突后国家重建对于消除暴力、维护人权、保护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以性别视角审视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夏娟重新梳理了联合国的反家暴政策,认为联合国反对家庭暴力有一个由普遍人权基础上的反家暴到以女权为框架的反暴力政策的演进过程,并指出反对家庭暴力的进程是非常漫长的。

其二, 性别视角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具有全局性与根本性的意义,为平衡与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胡传荣认为,女性主义对多元与差异化的尊重契合于“以人心相通”为宗旨的人文外交。在方法论层面上讲,女性主义对于差异化、平等、主体性的尊重与人文外交之“移情合作”的原则不谋而合,性别视角的引入为平衡和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除此之外,性别平等本身也构成了人文外交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三,女性相对温和的性情特征为刚硬的国际关系平衡增添了新的色彩,这成为性别视角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立足点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观点也将“女性领导者”群体同质化,进而转向女性特质的本质化论断中。梁晓君认为,女性领袖是否真的会在国际外交事务中以“女性特质”行事存疑,“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分论坛的学者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其四,应将性别视角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的实践层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英桃教授指出,配额制在确保女性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女性参政的积极性;有必要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中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性别平等相关概念,除此之外,学术发展总是与权力结构相关,为此搭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女学者的学术交流平台至关重要。

从更广视角关注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

围绕“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议题,与会学者无论是在主旨发言还是在分论坛讨论中,都发表了见仁见智的观点。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吴慧教授就“南海安全形势与南海仲裁案”议题做主旨发言。她强调,南海仲裁案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法秩序产生了危害。不论从维护国家利益,还是维护国际法公平、公正、正义的角度,作为国际法学者,都有责任发出更加客观、理性和专业的声音,不同于普通民众带有感情色彩的声音。如果我们不能从法理上给予有力驳斥,将会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利益、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

学者们还就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非关系等重要双边关系展开研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李薇分析了中国对日外交的特色,中国和日本之间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她对于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指出双方应建立一套危机共管机制。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胡澎阐释了日本女性在非政府组织以及合作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特别介绍了日本妇女团体在反思二战、特别是推动“慰安妇”问题解决及促进中日友好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与会学者还就国际关系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结合自身将《国际关系学报》转型为《国际安全研究》的切身经验,为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提供了关于学科转型、建设和发展的创意性建议,并为国际关系学科定位、学科建设、教师队伍的强化,以及如何走出去加强国际交流,如何加强制度建设等提出了建议。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