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诗百年《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出版
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携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青年文学联盟共同主办的《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新书发布暨“致敬诗人”诗歌朗诵会9月2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300多位诗人、北京高校青年学子以及播音艺术工作者、媒体朋友共同见证了这场“致敬诗人”的诗歌盛会。
翟永明、欧阳江河、西川、洪烛等诗人,以及人民日报出版社社务委员、营销中心主任赵军,青年文学联盟总负责人殷志强为新书揭幕。
在“北京大学站——2016致敬诗人”环节中,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诗歌网等机构联合授予在现代诗发展历程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当代诗人翟永明、欧阳江河、西川为《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之“2016致敬诗人”。众多传媒文化界名人现场朗读了该书中的经典诗篇。
本书编选者、诗人周瑟瑟做了题为“八十年代的经典诗歌对当下的精神重构”的发言,他说:“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诗歌现场,参与到诗歌生活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诗歌在一定层面已经进入了当下精神生活的核心。那么,经典诗歌的重读与传播,诗歌朗诵与专业诗人之间的沟通、融合,青年学生的介入与推动,加上中国诗歌网这样的专业平台,诗歌文明与传统正在我们生活中获得新的生机,对中国社会与文明进程所带来的影响也清晰可见。”
据悉,《那些年我们读过的诗》是纪念中国新诗百年的首部“听诗”选,从百年新诗中选出了59首经典中文作品和进入诗歌史的52位中国诗人。而北京大学是新诗的发源地,活动发起者选择在这里举办这场致敬青春、致敬诗人的诗歌朗诵会,别有一番意义。人民日报出版社还将联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以及青年文学联盟在全国高校与各地举办系列朗诵活动。 (莫兰)
萧涵秋个人作品展在京开幕
9月24日,“80后”女画家萧涵秋个人作品展在北京Tabula Rasa画廊开幕。
本次展览以“自画像”为主题,却是一个形象缺失的自画像展览,萧涵秋对某些事物的沉溺已化成了她的变体。头发、石头、草地,她喜欢这些物质细密而繁杂的质感,并让它们反复出现在画面中。在《信》中,她将画面分成四格,分别将一扇风景、睁开和闭上的眼睛,以及一粒珍珠置于同一画面中;在《圆形》中,她将两个球形石柱、丝带和喜鹊放在一起,在她的笔下,这些无关的事物联结勾勒出了一种神秘氛围……
和她的画一起出现在画展的还有她的诗。如果说萧涵秋的画是一种叙事的自画像,那么她的诗就是在语言上的自我告解,并创造出了私密的文字画面。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结束。 (欧凡)
话剧《命中注定》上演人间悲喜剧
2016年9月23日至9月27日,时隔8年再次登上戏剧舞台的话剧《命中注定》在北京隆福剧场首演。
《命中注定》改编自清代李渔的传奇剧《风筝误》,讲述了一个笑中带泪的爱情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穷书生穆居易因一个断线的风筝与富家千金程小雪结缘并相恋。而小雪的父亲程浦因为家道中落、贪图富贵,以女儿小雪为筹码将其许配给不学无术、相貌丑陋的富二代朱焕然。穆居易的困惑,程浦的诡计,程小雪的坚贞,朱焕然的矛盾,交织成一个爱情、金钱、权力、智商较量的喜剧;同时他们的怨恨、背叛、猜忌也导致了一场人间悲剧。
8年前,尹韬编导了他的古典爱情悲喜剧第二部《天作之合》,2008年12月在北京首演,至今还以版权租赁方式作为一些国家院团的保留剧目。今年复排,因剧本改动较大更名为《命中注定》。此次改编,除了打破传统舞台的空间结构,还在原作的古代爱情故事基础上融入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幽默中不乏犀利。近期的热门关键词及事件:王宝强、王石、各行业惹事被开除的“临时工”、打老虎、中国男足等都被涉猎。
另外,《命中注定》对音乐的运用让人惊喜,导演闫锐在演出中融入了空鼓、木鱼、箱鼓等乐器的现场演奏,配乐不失时机地为《命中注定》营造氛围,铺陈剧情。
据悉,此次首轮演出已结束,“十一”黄金周后,10月8日至10月13日将于北京剧空间剧场再进行第二轮演出。 (钟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