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24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文化周刊 《七月与安生》:让我们看到尘世中的自己 独立而丰富的灵魂,有处可栖 不要忘记你是一名共产党员 资讯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立而丰富的灵魂,有处可栖

□ 郭小虹

在北京澄明、爽朗的清秋,没有比一大早上班收到老妹儿郭燕寄来的版画更让人开心的事儿了。

版画自成都快递而来,打开用胶带纸裹得紧紧实实的塑胶筒,取出用白纸包得妥妥的一卷版画。只见包装纸上写着:“给二姐的画,卷画时请将画面朝外,勿折!”意在提示快递员工细心包装。这是她的风格,总体而言,我家姐仨,老妹儿和姐姐都比我心细。

这些画是我替朋友们订的,有几张是郭燕送给我儿子大熊的礼物。

我的办公室在前门东大街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的花旗银行旧址东边,一栋敦厚的旧式青灰色小楼上。腾出桌面,铺开张张卡纸卷成弧形的画作,屏声敛息地欣赏起来。

这不是一张张普通彩印的画,而是数码版画,用德国进口的纸张和环保的颜料喷绘而成的,凹凸有致。除却与原作大小尺寸有些差别之外,呈现了油画本身的立体感与深邃感;画家的笔触也可以看得清楚,厚厚的优质的纸张增加了作品的质感,留白处有郭燕专为这批版画制作的立体印章。在印章的下面她还用2B铅笔亲笔签名,每版只有限量的30张。这些版画瞬间让我的办公空间变得很有艺术感。前天好友在朋友圈里这样说:“不挂画的别墅都是茅房。”我要把这些美丽灵动的画作请进书房、客厅,最好还拥有一面专门展示的画墙。

《菩提系列96号》是一棵明蓝与翠绿描摹的生命树,色彩炫丽,片片叶子都在舒展呼吸,树枝上形态各异的小精灵动感十足,而黑色的底色,更凸显了这棵树的生机蓬勃。

我喜欢这样一棵有智慧的菩提树,请你长在我的书房,也长在我的心里,让我们在流年里对视,相互见证美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过了白露,北方的星空更加清晰、高远,正如《绿野一号》的呈现。同样是明蓝与翠绿铺设出明亮的视角,精灵们有的在睡梦中,有的好似梦醒了准备飞翔,而星空静悄悄的,几颗硕大的、晶莹的星星,如母亲一样深情守护着大地,默不作声。这样一幅圆形的反映大自然与生灵关系的画作,让人低头深思,抬头忘意,真的是韵味深长。

那幅《自然的边界1号》是郭燕今年7月在温哥华个人版画展上的主题作品,也被选用做了海报。冷炼的黑白色天空,密集着飞翔的天使,而大地上站立着拥挤焦虑的人群正走向远方,让观者在感受到一种咄咄逼人的紧张感之余,又有了一丝丝喘息的契机,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完美的融合。

在郭燕的画作里,每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都有处可栖。

2013年6月,郭燕在北京元典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乡逝》,在专业的空间里,用几十幅油画及装置作品,把作家熊培云在《一个村庄里的中国》里揭示的人们出对因过度城市化而发出的“谁人故乡不沦陷”的呐喊,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乡逝》系列作品引起了许多朋友强烈的共鸣。而今年4月在广州的《别处》画展,郭燕更是将目光投向更远处,从微观到宏观,画作的视野与格局越来越大气。

而她本人却愈加沉静、低调。她每天在画室里创作八九个小时,由于长期握笔画画,手指粗糙,所以她常常戏称自己是“艺术女民工”。我永远记得她第一次离家学画的情景,那时她只有十四五岁。几个喜欢画画的同学结伴去离家五十多公里的商洛地区师范学校拜师学画,我和姐姐偷偷送她到汽车站。没有行李箱,手工粗布格子床单裹着铺盖卷儿,拎着个小布包,在寒冷的冬天,五六个布衣薄衫的孩子就这样毅然决然上了公交车……姐姐哭了,我不好意思流泪,不过想到她在外要吃很多苦,心里一边痛着,一边还要去安慰母亲。

可以说,是母亲的肯定,冥冥中注定了妹妹一生的走向。记得4岁时,她在床单上用彩色铅笔画了一幅画:一颗苹果树,一个苹果掉下来刚好落在树下一个人的嘴里。妈妈看到后不仅没有数落妹妹把床单搞脏了,反倒向左邻右舍夸赞孩子的绘画天赋。

小时候我成绩一向优异,年年都是三好生,郭燕喜欢绘画,不怎么在文化课上用功。父亲总是教训她“要向二姐学习”,而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体味妹妹的感受,在表扬我的同时,夸奖妹妹画画得好。

郭燕小我两岁,我们更像好朋友,她从来不叫我姐姐,我也无所谓。她个性温良,我们吵架之后,首先表现和好愿望的总是她。习惯了形影不离,她偷偷离家的那年,让我们之间隔着一座高高的山岭,内心很是落寞,就像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风筝》里描写的兄弟分别。

深深记得那些年,常常有半年时间她要翻山越岭去商洛地区师范学校学专业课,另半年时间回到中学补文化课。高考前需要到杭州、西安及北京等有美术院校的城市考专业课。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后终于如愿考取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烟花易冷,清秋望不极。一边观画一边梳理脑子里关于郭燕画画的那些事,点点丛丛如星光般闪烁。

感天谢地,是坚毅与执著让郭燕在岁月的长河里凿开一束光,展现她艺术人生里那些细碎、坚韧、美好的细节,还有脉脉温情。

坚毅与执著让郭燕在岁月的长河里凿开一束光,展现她艺术人生里那些细碎、坚韧、美好的细节,还有脉脉温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