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2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半数以上家长愿意参加家教普及活动 海南十大“最美家庭”传承良好家风 广州白云机场安检启用“女性旅客专用通道” 福建省妇联发出重建美丽家园倡议书 农家女带领村妇走“渔”经济致富路 沈其艳:坚守洋山港18年 把脉天气“喜怒哀乐” 各国如何管控中小学生欺凌 女界微播报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其艳:坚守洋山港18年 把脉天气“喜怒哀乐”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丁秀伟

□ 徐慧玲

中秋节最强台风“莫兰蒂”已经远去,马勒卡台风又相继来袭,对于上海洋山港气象站站长沈其艳来说,每次台风来袭,就如同打一场硬战,她和同事24小时开启上班模式,每小时一次加密观测,第一时间提供实测数据给港区,并根据海洋台的预报提供最及时的服务,为洋山港的航运安全及港区的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从一位土生土长的渔家女成长为一名正式气象观测员,18年来沈其艳一直坚守在洋山港,亲历和见证了洋山港气象站从一个只用于观测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雨量、风向等基本气象要素的气象哨发展成为综合性海洋气象观测服务基地。而沈其艳自身通过拜老气象员为师,边干边学,通过一次次的培训和实践,慢慢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如今依靠体感和目测就能说出大概的风速、能见度等基本的气象数据。

1997年,为了配合洋山深水港的筹建和论证,洋山港气象哨建在了离沈其艳家很近的一处高地上,主要依靠人工观测。当年才20岁的沈其艳一有空就喜欢去气象哨玩。老气象员看着姑娘好学,便手把手教她些气象知识,后来沈其艳就被破例招进气象站工作。

2014年以前,洋山港气象站的很多气象设备还没有实现自动化,数据记录、上报全靠人工。各种气象仪噐每天要巡视、定期要维护,业务记录必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确保设备标准化及记录准确度。在观测点遇到大雾、台风、寒潮这样的恶劣天气是家常便饭,刮台风的时候还需要每小时一次的加密观测,为了不被风吹跑,每次观测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两个人用绳子绑在一起上坡。沈其艳还曾遭遇过一次有惊无险的雷击事件。当时她去观测点记录数据,一个雷火球就打在她脚后跟,电话机被打坏了,站内的所有设备跳闸了,火花还窜进了房间里,噼噼啪啪特别吓人。沈其艳被雷吓得不轻,但是她更担心的是“设备坏了,怕数据传输中断”,在气象站,缺测、失测、迟测都属于重大失误,沈其艳不敢有误,常年紧绷着一根弦,以至于落下了职业病,常常从梦中惊醒,担心错过了监测时间。18年来,她做到了“百班无错情”。上海海洋气象台副台长马红娥的一句“小沈在那里我们就放心”。就是对沈其艳最高的评价。

最难熬的是,在洋山港气象站工作,恍如“与世隔绝”,要耐得住寂寞和经得住清苦。“这儿只见山不见人。”最近的生活区和气象站“隔海相望”。气象站值班24小时都离不了人,东海大桥没有建成之前,由于交通不便,气象站的值班一般每10天一轮,沈其艳在岛上一待至少10天,最长一个月。

多年来,上海海洋气象台不少招聘来的人都“逃跑”了,有些来实地考察后摇摇头就走了。沈其艳的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尤其是她还没有入事业编制。其实,沈其艳不是没有别的机会,18年来,许多单位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其中不乏福利待遇好的工作。她说:“当年的工作通知书我拆都没有拆,现在对气象有了这么深的感情,更加不会放弃了。”

在洋山港气象站气象观测员这个平凡而寂寞的岗位上,沈其艳坚守了18年,夏顶烈日,冬冒严寒,观云测天,通过记录大量气象数据打破了洋山港数据孤岛,为东方大港——洋山港建设和安全生产贡献了一份力量。就如沈其艳所说,“世界上最可贵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坚持,认真的人改变了自己,坚持的人改变了命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