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1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传统生育文化延续“阴阳对立”与“男尊女卑” 展示女批评家的整合力切割力延展力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进程中的媒体责任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生育文化延续“阴阳对立”与“男尊女卑”

——对湖南西村生育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男孩偏好在农村地区依然顽固存在,男多女少导致多重社会问题。

编者按

理解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生育文化是研究农村地区生育态度和生育行为的基础。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南省沅江市一个村庄中的生育态度和观念的田野观察和访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出发,阐释了“阴阳”观念如何衍生出“男尊女卑”的系列对偶范畴,并持续影响当下中国农村的生育观念。

■ 李典 胡桂香

2016年7月~8月,笔者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个村庄(本文称为西村)进行传统生育文化的调研。调研发现,农村地区有一套特定的生育文化,是村落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对待生育活动的一整套观念、信仰、风俗习惯、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笔者认为,要理解当下农村地区的生育行为和生育选择,必须深入理解扎根在村落居民思想深处的传统生育文化。

阴阳相合与男尊女卑对偶序列的类推

西村人生育文化的形成与其生命观密不可分,与中国传统观念一致,西村很多人认为“气”是生命源泉的基本能量,在人的生命中,元气维持着人的生命,并且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地减少耗尽。这代表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在对性别文化的理解中,他们也从“阴阳”这对概念着手。阴与阳有等级之分,且这种等级划分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对性别关系的理解上。

儒家的社会关系模式不言自明地由阳统治阴,这种差异形成了性别等级制度,使男性的统治变得自然而然。女教中的名著《郑氏女孝经》指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刚柔,天地之始。男女夫妇,人伦之始。故乾坤交泰,谁能间之?妇地夫天,废一不可,然则丈夫百行,妇人一志。”司马光发展了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日无盈亏;月有圆缺。阳唱而生物;阴和而成物。故妇人专以柔顺为德,不以强辩为美也。”宋代程颐更是将这种思想发展到极致:“夫以顺从为恒者,妇人之道,在妇人则为贞,故吉;若丈夫而以顺从于人为恒,则失其阳刚之正,乃凶也……阳上阴下,得尊卑之正。男女各得其正,亦得为也。”

不难看出,社会精英,尤其是男性精英把对男女的看法论证为自然的、想当然的、本质的观念,从而制造出了对阴阳截然不同的理解:阴代表黑暗、寒冷、潮湿,阴是月亮,是夜晚,并且阴是隐藏的、潜在的和被动的;阳象征光明、温暖和活力;阳是主动的、是太阳,是白天。于是,男女两性所对应的阴阳之体被赋予了不同涵义,并形成了阴阳等级之序,男尊女卑之思想。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形而上的宇宙观而不是解剖学的科学视角来谈论男女的身体以及生命的形成,因为对生育行为缺少科学认识,以天人感应说寓意“伟人”的诞生,使女性的身体带上了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三皇之一的“伏羲”,其生命形成过程就是一种感应之说:伏羲的母亲华胥生活在华胥水边,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脚印而怀了伏羲,12年后,在仇夷生下伏羲;神女女岐,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生了9个儿子。此类将女性身体与女性的生育行为神秘化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炎帝母女登感神龙,黄帝母附宝感闪电绕北斗枢星,颛顼母女枢感星贯月,尧母庆都遇赤龙,舜母握登感虹而分别孕育生下这些半人半神的帝王。这些传说在将生育行为神秘化的同时,也逐渐将女性的身体客体化了。

类似“天人感应之说”也往往指向男性生命的形成,这种神秘的仪式也赋予了男性生命超过女性生命的重要性。这在西村的生育习俗中非常明显,在西村生育一名男子与生育一名女子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诗经·小雅》中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为玉质,瓦为陶制,两者质地截然不同,使用者的身份也完全不一样。在传统生育文化中,以“璋”与“瓦”表示男女,凸显了古代社会的男尊女卑。有的地方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亲友赠送彩帐、喜联的方式也不尽相同,男书“弄璋”,女书“弄瓦”。

西村的传统生育习俗延续了这一阴阳对立的范畴,也延续了男尊女卑的二分法。生男孩相较于生女孩,不仅给接生婆的工钱更高,而且产妇所享受的待遇也好。这种对偶范畴不断向生活中的其他类别类推,逐渐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男尊女卑的类属划分。正如皮埃尔·布尔迪厄在《男性统治》一书中所指出的,“神秘的分界线及神秘的仪式,这种言语和祝圣仪式,即一种新生原则所产生的神秘变形和象征转发的言语,有助于指引研究趋向一种能够领会男性统治特有的象征维度的方法。”

生育与德行——男孩偏好的语言暴力

西村村民不仅把生儿育女看作是天赐神佑的结果,而且将其提高到“祖先或者家族积德行善的结果”,认为孩子的诞生与家庭或者个人的德行有关,甚至有人认为没有生育男孩的家庭是因为祖上没有积德。在家庭之间的纠纷中,最恶毒的话也就是说“你不积好德,将来断子绝孙”。于是乎,一个家庭不孕或者无子则由“行为不正、风水不好、流年不利、冲犯鬼神所致。”生不出儿子会被指责为“德行不好”。不是西村特有的现象。李银河20世纪90年代初在山西沁县南山头村调查时也发现了此类现象。这是父权制下男孩偏好话语在社会生活中所施加的暴力。

笔者在西村的调查中还发现,虽然传统文化在西村发生了很多变化,但“祖先崇拜”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因为要由男性子嗣行祖先祭拜之礼而对男性子嗣的重视依然没有发生改变。正如周荣德在云南昆阳调查之后指出,许多其他的传统特色已完全消失或基本改变了,唯有传统的家庭集体的利益仍然属于优先的社会价值,它具有五个特点:强调父子关系、家庭荣誉感、对大家庭的鼓励、祖先崇拜及家产的共有权。这些特点都带有父权制特征。

笔者在西村的调查发现,在西村,至少有三种情况仍然并将继续存在,即父子关系、家庭荣誉感和祖先崇拜。这些传统的信仰及价值观体现在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理念、对风水与祭祖的重视、重男轻女等观念中。

西村人直到现在依然有强烈的祖先崇拜情结,许多村民依旧相信,个人只是祖宗传下来的生命之链的一个环节。在西村,家里长辈去世之后,对坟墓的选择以及每年的祭拜仍是家庭中的大事。据笔者观察,西村一年当中仍然保留着很多祭拜祖先的“重大节日”,毫无疑问,这些“重大节日”都需要男性子嗣来主持与继承,这就使得对男性子嗣的倚重在西村仍难以消除。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