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11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 新女性 周刊 陈秀英和她的“甜蜜的事业” 把奶牛牵进“托牛所” 创新创业 绣出一片新天地 扶贫也需要智囊团 大枣丰收忙采摘 用足政策 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多举措帮扶进城妇女发展民族手工艺

创新创业 绣出一片新天地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王永钦

“这个2500平米的单体一层,就是给我们妇联新建的巾帼英才创新创业基地,说明我们帮扶进城牧民和城镇无业妇女开展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和创业就业工作旗委、政府是非常肯定的。” 日前,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采访时,旗妇联主席冯春花对记者说,“现在基地已经装修完毕,从事手工业的妇女已经入驻,我们将常年免费开展手工刺绣、民族服饰等一些列妇女手工艺技能培训,妇女们可以随到随学。”

记者看到,旗政府文化产业园规划整齐,巾帼英才创新创业基地毗邻文化馆、图书馆,是文化产业园里面单体占地面积最大、位置最好的一处临街店面。这几天正是旅游旺季,是妇女民族手工艺品销售最红火的季节,冯春花主席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

鄂托克前旗是鄂尔多斯市典型的农牧业旗,几年前,旗委、旗政府实施城乡统筹项目,把解决转移进城农牧民的再就业问题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现在共有累计3200多户、一万多名农牧民转移进城。“进了城,小孩上学、买点东西啥的都方便了,就是没有个正经营生干,坐不住啊……”旗府所在地敖勒召其镇居民西吉尔和记者说。

“妇女群众所急,就是咱们妇联所急。”冯春花说,“我们马上入户摸底调研,发现这些转移进城的农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但这些姐妹们都特别热爱民族手工艺品制作,许多还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我们决定围绕民族手工制作,推进她们创业就业。”于是,妇联便筹备组建了妇女民族手工艺协会,计划把妇女民族手工艺品制作民间匠人、能人吸纳到协会,为进城妇女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创业就业指导。

“协会成立初期,报名的人很少,真正的行业专家、匠人、能人更是没有几个,当时那个急呀。”冯春花说,“我们一个一个的登门邀请动员,加上我们出台的倾斜小额贷款等激励政策,一帮行家里手陆续加入协会。”如今,协会会员也发展到了140余人,集聚了蒙古刺绣、蒙古服饰、蒙古头饰、手工制毯等十几个行业领域的顶尖级专业人才。

民族手工制作是个细活,培训周期较长,起步阶段妇联没有固定的培训场地,只能在协会会员的门店里培训,很不便利,于是她们有了建基地的计划,通过“协会+基地+牧户”的发展模式,为转移妇女提供培训、研发、生产、展示、展销一条龙服务。

事业逐步走上了正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得到了市场认可,妇女民族文化产业基地在当地名声大噪,大批创业团队和进城妇女加入协会和进驻基地,不断加强新产品研发力度,年均研发新作品100多件。生意火了,本地市场已不能满足产品销售,妇联便积极争取机会,组织协会参加全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举办的展示展销会20多次,逐步拓展市场,陆续在北京、义乌、呼和浩特等地设了销售点,办起了网店,与蒙古国企业签订订购合同,产品远销新疆巴音高勒、博日塔拉蒙古族自治区、甘肃省蒙古族自治县等地,还出口到美国、韩国、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家,就业妇女年均收入达4万多元。

“生意还不错,我们的优势就是传统手工制作,很多当地企业老板批量订货用来馈赠客户。去年,一位北京游客花12万元定了三幅成吉思汗刺绣画。”协会会长韦林花告诉记者。

8月的草原天高草绿,在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记者见到了浪腾稍,她开着一家刺绣收藏店。她说:“妇联给我贴息贷款,政府给我补贴租金,我有了自己的商店。” ??记者了解到,浪腾稍的刺绣作品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曾到蒙古国参加“神圣的蒙古族服装”多国展览,在去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她在素缎上绣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首访俄罗斯》作品在鄂尔多斯博物馆进行了展出。“这些天,这幅作品好多人出高价买,但我不卖,这是我两年的心血,我可以无偿地捐给国家。”浪腾稍小心地抚摸着画像对记者说。

鄂托克前旗妇联依托妇女人才,带动转移进城妇女创业就业的工作方法,得到了旗委、政府的认可。旗委、政府免费提供2500多平米的巾帼英才创新创业基地,并连续5年授予旗妇联“实绩突出单位”。2015年,旗委组织部拨付10万元奖励资金,鼓励妇联依托民族手工制作推进妇女人才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累计培训转移进城妇女2300多人次,57名妇女办起了实体店,实现了创业梦,47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事业又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是很好的机遇。”冯春花信心满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