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9月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妇工前沿 有咱“大嫂调解员” 两年无人越级上访 回归路上,“妈妈”陪你一起走 重庆渝中区差异化培育服务妇儿社会组织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归路上,“妈妈”陪你一起走

——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的故事

“阳光妈妈”和“孩子们”。

花溪“阳光妈妈”志愿者团队自成立以来荣誉不断,2013年荣获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2014年被推选为贵阳市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们的同龄人,在去年数学世界锦标赛上不但获得了名次,还被美国邀请参加一个交流活动。如果是在座的同学,你们开不开心?受邀请的同学一个个都登机前往美国,他却在家暗自落泪,因为父母和婆婆都吸毒,家里拿不出钱去美国。”“阳光妈妈”黄永绂在预防毒品进校园中给同学们讲毒品的危害,黄妈妈讲毒品的危害从不说教,都是用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听众:毒品会给家庭、给受害者带来多大的伤害。

“我的故事可多了,我曾经是语文老师,我就会讲故事。故事能打动人,能深入人心。”8月22日,黄永绂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说,“不是我一个人,我们有一个团队,从最初的两个人已经发展到700多人。”

72岁的黄永绂就是这个团队的领头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会长。4年多来,黄永绂和其所在的花溪阳光就业家园先后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200余人次,让那些沉沦“毒海”的孩子回归家庭和社会。

因爱走近戒毒康复人员

在2012年的一次传统文化交流会上,黄永绂认识了贵阳市花溪区禁毒办聘请的美沙酮门诊心理咨询师李萌。

当她知道出国留学的李萌整天接触的是一群戒毒康复人员时,非常不理解和好奇。黄永绂看见吸毒成瘾人员瘦弱的身体、木讷的表情、怨世激愤的心态、渴望无助的眼神、暴躁的脾气、粗俗的言语……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她。她从不知道,原来身边还生活着这样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

于是,一向热心公益的黄永绂决定,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投身到帮助这些吸毒人员的志愿者行列中。

“正是由于有一群像黄妈妈这样有爱心的人士参与,花溪区禁毒志愿者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贵阳市妇联副主席王晓英介绍说,2012年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挂牌成立时,“阳光妈妈”禁毒志愿者协会随之诞生。

“阳光妈妈”刚到阳光就业家园的时候,员工们对她们很排斥,因为总是得不到社会承认,他们很难敞开心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阳光妈妈”现在已经成为阳光就业家园员工最信赖的倾诉对象。

和黄永绂一样,黄萏仙也是“阳光妈妈”的一员。成为“阳光妈妈”以来,她总是主动接近和帮助员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怨恨态度,并让员工们正视以前的错误。

在黄永绂、黄萏仙两位“阳光妈妈”的感召下,花溪“阳光就业家园”爱心妈妈的队伍已经成长到了700余人。其中有老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职工、教师、书画家、文艺工作者等。平均年龄55岁,最大的89岁。

“一开始与他们交谈时,员工都十分别扭,不正视我们,只会点头哈腰地应付。我们投入了很多感情才使他们愿意真诚交谈。现在,员工们看见我们都亲热地喊‘老妈’。”黄永绂对记者说。而员工们则说:“有‘老妈’在,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用爱打开戒毒康复人员心扉

“有家就有妈,有妈才是家!”4年来,“阳光妈妈”一直陪伴着她们的孩子们(阳光就业家园的员工):与他们一起坐车上下班,走进他们的家庭,谈心、一同劳动、共进午餐。

她们还开展有利于员工身心康复的文体、联谊、咨询服务活动,比如举办传统文化和诗书画讲座、技能培训、员工运动会等,还帮助四对员工夫妇在家园举办了婚礼……

家园中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员工们受到感化和熏陶,增添了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员工李敏(化名)说:“阳光就业家园中没有歧视和冷漠,我们在这里感到很温暖,很开心!”

在一次家访中,“阳光妈妈”了解到员工周庆(化名)的母亲患糖尿病多年,眼睛看不见了,家务无人做,便找来家园工会委员商量,倡议成立家园志愿队,为困难的员工家庭提供服务,很快有20余名员工在倡议书上签名。第二天,由员工和“阳光妈妈”组成的家园志愿队来到周庆家,粉刷墙壁、打扫卫生、换上大灯泡,还送去一台旧洗衣机,感动得周庆母子连连作揖致谢。

2012年11月,刚刚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的王博(化名)来到“阳光就业家园”。当“阳光妈妈”了解到他身边无亲人,生活上一无所有之后,帮他租房子,还给他交了三个月的房租,购买日用品,并从自己家中拿来床上用品、电炉子,将他的小家布置得很温馨。王博感激地说:“‘阳光妈妈’给了我亲情,我来到家园就像来到了自己的家一样。”

关爱促进了戒毒康复人员的回归

有一次,黄永绂用亲身经历为员工讲授传统文化《弟子规》,员工汤莉莉(化名)对她说:“老妈,有件事我做错了。前些年我为房产与兄长闹翻。现在我感觉到,这不应该。还是老妈讲得好:‘兄妹只有今生,没有来世。’我想请老妈陪我去向兄长道歉。” 黄永绂便陪着汤莉莉向兄长赔礼道歉,现在兄妹关系和好如初。

现在,孩子们有什么心结都会来向“老妈”倾诉;逢年过节,来向“老妈”说声祝福,并送来自己制作的小礼物。2012年冬凝冻时,孩子们打电话嘱咐“老妈”:“今天凝冻大,不要下楼,怕滑倒,下班后我们买菜给您们送去。”见到孩子们懂得关心人了,“妈妈”心里都暖滋滋的。

陶涛(化名)是阳光就业家园的一名员工,妻子在几个月前生下了宝宝,他总是面带喜悦。可对于陶涛来说,要过上正常的生活,他还必须战胜心灵中最大的敌人——毒瘾。

陶涛的妻子也曾是一名吸毒人员,也是阳光就业家园的一名员工。来到阳光家园前,由于两人长期无正当职业,都有过十多年反复吸毒的经历,他们想要结婚的想法遭到了陶涛母亲的强烈反对,冲动的陶涛还用过自杀的方式来逼迫母亲同意婚事。

走进阳光就业家园后,他将想结婚的愿望告诉了“阳光妈妈”。于是,阳光就业家园的管理者和“阳光妈妈”来到陶涛家进行家访,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之后,阳光就业家园还承担了为陶涛筹办婚礼的工作。

“以前我从来不敢奢望能有自己的婚礼,没有‘阳光妈妈’们的帮忙,也不会有今天的我。”现在的陶涛在阳光就业家园工作表现出色,没有出现复吸的情况,他成为第一批和家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