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一方面要搞定缺乏时间管理能力的孩子,一方面还要对抗无所不在的手机、电视、网络蚕食鲸吞孩子的注意力与时间。面对双重压力的父母,除了整天盯紧孩子进度、唠叨、提醒外,几乎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管理时间的能力?许多专家指出,在这忙碌的时代里,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时间管理工具,而是新的时间教养观念。忙碌时代,时间教养有三大目标:
目标一:过去的时间管理是为了“更快”,现在是为了“更幸福”
一项调查发现,父母亲最常对孩子说的话包括:“赶快写功课”“赶快洗澡”“赶快睡觉”……
然而,做好时间管理,不只是为了加快速度、提高效率,而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实现人生的梦想。
传统的时间管理,追求速度、效率,却往往让人陷入与时间赛跑的恶性循环。过去的时间管理,教人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花12小时的时间做24小时的事,效率提高了,但人生的幸福感却没有提高。
在速度愈来愈快的时代,时间管理不再是与时间竞赛,而是找到个人生命的平衡点。在健康的身体、成功的事业(学业)、愉悦的人际关系和生命的意义上,取得最佳的平衡点。
心理学家提醒,很多父母教孩子时间管理,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有更多时间念书、准备更多考试,为的都是提高读书效率。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孩子的成长就会偏差。
目标二:过去的时间管理是要完成“to do list”,现在是要实现“to be list”
要抒解时间不够用的压力,关键词不是“更快”或更有“效率”,而是用“合适”的速度,做“重要”的事。目标不再只是把“to do list”(待做事项清单)完成,而是把“to be list”(自我实现清单)实践。也因此,关于时间的教养,不是速度的练习,而是人生态度的建立。这种态度,来自于能够发觉内心真正感觉重要的事情,并学习把时间、专注力投注在这些重要的事情上,完成人生的梦想清单。
在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足够的自我探索、自我认识的时间。因为时间管理是为了要达成目标,而目标的设定就会牵涉到:“我是谁?”“我要实现什么目标?”“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兴趣的事情,就会愿意为自己设定目标,会在自己设定的时间内努力完成。在这种状况下,时间管理能力自然会好。
此外,还要给孩子时间犯错,因为在犯错过程中可以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开始会去思考怎么解决问题,也就慢慢能抓准在真实世界里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时间,包括摸索、犯错、解决问题的时间都会思考进去。
目标三:过去教孩子管理时间的重点是“数字”,现在的重点是“自我”
好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需要配合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大脑发育成熟度,一步步累积,无法速成。父母需要有合理的期待与适度的放手,例如,不该强求学龄前的孩子,完全配合大人的行程,因为这段期间,他们的能力有限。也不需再为青春期的孩子事事提醒,因为他们需要开始锻炼自己规划未来的能力。
时间管理必须建立在很多基础能力上,包括:孩子自我监控的能力、目标设定、自我认识、内在动力、自我要求……这些能力都有了之后,才会有后面这块时间管理能力。
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最需要的是给孩子时间长大、给他时间探索自我、给他时间找到人生目标、进而找到内在的动力,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对话,当然,还有父母的时间。(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