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霞和施廷懋站在冠军领奖台上。
2016年8月8日,吴敏霞搭档施廷懋以总分345.60分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为中国队赢得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二枚金牌,同时也是吴敏霞个人的第五枚奥运金牌,与邹凯并列成为中国奥运史上夺金最多的运动员。拿到这枚金牌后,吴敏霞奥运奖牌数达到7枚(5金1银1铜),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人。这位生性内敛,多次直言跳水是她一生挚爱的上海女孩,背后有着怎样的家庭故事?
人物档案
吴敏霞,1985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1998年,入选中国国家队。2004年,与郭晶晶一起夺得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并在随后的女子单人3米板比赛中获得亚军。2008年,再次与郭晶晶配对成功夺得北京奥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2011年7月,获得世锦赛女子单人3米板的冠军。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上先后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与女子单人3米板的金牌。2013年,夺得女子双人3米板金牌,这也是她第六次获得世锦赛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2014年,获得亚运会女子双人3米板的冠军。2016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比赛中夺得冠军。
偶然选择
吴敏霞出生在上海徐汇区龙华路的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就喜欢水,经常光着个小脚丫跑水坑里玩水,有时一天洗好几次。而吴敏霞选择跳水却与她的这个喜好一点关系没有。
那是1991年春天,上海少体校的教练袁连英去吴敏霞所在的龙华幼儿园选苗子,吴敏霞让教练袁连英眼前一亮。当时,100多个孩子站在一起量身材、测韧性,吴敏霞是其中最出挑的一个,小小年纪就有肌肉,身材非常出众。而就在跳水队看上吴敏霞时,舞蹈班的老师也选中了吴敏霞。吴敏霞的父母权衡左右,最终因为上海游泳馆离家更近一些,于是替吴敏霞做主选择了跳水。
刚开始练时由于技术掌握不好,入水时吴敏霞身上总是被拍得青一块、紫一块,但她从不叫疼,懂事的她还不让爸爸告诉生病中的妈妈。在父母眼中,吴敏霞是个孝顺女儿,她很少和父母提起伤病,往往都是伤病快好了才和妈妈讲,怕妈妈担心。
从不言弃
吴敏霞的父母回顾起女儿的坎坷跳水路,一脸的心痛。
1995年,10岁的吴敏霞进入上海市队。吴妈妈回忆道:“别看是练跳水的,她的体操鞋也特别容易坏。当时,往往是鞋底穿了,但表面还完好无损。小孩子不懂,碰到下雨天,水浸湿鞋袜后,没有及时换。就这样,时间一长,脚气出来了。加上她一直训练,到后来,她的脚上都开了十几个口子。”脚气的顽疾前前后后治疗了两年,吴敏霞一直没有离开跳水,脚趾一用力,伤口就开裂,鲜血溶进碧蓝的池水……
敏霞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还有一次在训练中跳歪了,肘关节韧带撕裂,跳水运动员的手腕、肘关节软骨很容易损伤。
1998年年初,吴敏霞去了国家队,那时候她的身高只有1.5米左右,跳台和跳板都在练,直到1998年底才开始专攻跳板,因为跳台对肘关节的压力特别大,入水的压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次练跳台吴敏霞的胳膊都会肿。
九运会之前,吴敏霞的胯骨关节受伤了,父母陪着刚打了封闭的女儿去机场,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敏霞一路忍着疼,坚持自己拿东西,等过了安检口,看到父母走了,她才一瘸一拐地去登机……“这个伤,直到雅典奥运会前还有些影响,但她凭借意志顶了过来,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说过不想练了。”吴妈妈说。
吴敏霞先天性贫血,血色素仅仅10克多一点,10克多对一个搞竞技体育的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吴敏霞先天性胯、髋关节有点突出,所以训练多了以后,胯部会收不回来,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再加上她的腰、腿到处都有伤……带着一身伤病,吴敏霞坚持到现在。
善意谎言
对于这样一个朴实低调的冠军家庭而言,奥运会就像是四年一道的“年轮”,为生活留下深深印记。每一道印记都夹杂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苦与乐,失与得。
吴敏霞家中的主卧室里有一排柜子,里面装满了明晃晃的奖杯、奖牌和可爱的吉祥物,一块块奖牌看过去,唯独没有那枚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敏霞爸爸笑着说,那枚金牌被珍藏起来了!随着荣誉一同被珍藏的还有父母深深的爱。
敏霞在家的日子少得可怜,从女儿13岁进入国家队起,他们就习惯了这般来去匆匆的相聚。“就算训练、比赛在上海,她也基本都跟队伍住在一起,能回来坐坐就不错了。”只要得到队里批准,父母总会拎着大包小包去酒店与女儿见上一面。
女儿不常回来,爸爸妈妈就时常到这面荣誉柜前看一看。吴爸爸说:“跳水训练必须很系统,停一天就会感觉差很多。所以我们很理解,等奥运会结束后,希望她能多在家里住两天。”无法回家探望父母,懂事的吴敏霞也总是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孝心。“我们的衣服基本上她包了,一到季节交替,女儿总是会帮我们准备当季的新衣。”
难得见面,电话线串起吴敏霞与父母的思念。每周至少两次,只要听到彼此的声音,就会感觉到满足和安心。可是,电话有时也会“骗人”,报喜不报忧早已成为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别人都说视频、聊天很方便,我们也不希望占用她太多时间。她训练辛苦,比赛又多,我们不轻易打扰。等她有空了,打电话回来就好,我们基本不会主动打给她。”
父母的体谅,女儿当然明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吴敏霞总是尽可能按时拨通家里的电话。在父亲的印象中,女儿从不抱怨训练艰苦,更少提及压力和困难,反而总是关心、安慰父母,让他们放心自己。其实,父母又怎会不知道,女儿是将“灰色”情绪全都“过滤”在了电话那一端。“她不说我们也清楚,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伤病不少,也遇到过各种困难,一个人在外面都得自己扛。”平时,妈妈总会坐在电脑前默默翻看女儿的微博,看着那些用文字记录下的心情,有阳光,也有阴雨。只是心疼女儿,嘱咐女儿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同样,在电话这端,父母也时常在与女儿的交流中有所“保留”。分隔两地,他们不愿吴敏霞为家里的事情担忧。即使父母身体不适住进医院,也商量好要对女儿“封锁”消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吴家,这样的善意谎言不止一次。吴爸爸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她集中精力去完成她的梦想。”
吴敏霞曾写下这样一句话:人生的路线图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什么样的路线都要靠自己去走完!——吴敏霞在微博个人介绍中写下这样一行文字,为梦想坚持又一个4年,这便是她给出的注解。 (张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