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8月1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新闻 大数据助力重庆大渡口区群团改革 天价彩礼让人累,如何“破”? 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在晋江举办 河南:营养改善项目惠及15万贫困儿童 体验“非遗”过暑假 努尔布布:家和事业都要最美 广元女儿节下月开幕 “基因开关”可能有助于开发乳腺癌新药 北京百余“母婴关爱室”向社会开放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价彩礼让人累,如何“破”?

□ 高富强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够女方金耳环!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大部分农民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然而,高额的结婚彩礼又让好不容易脱贫的家庭债台高筑。8月10日澎湃新闻刊发《宁夏农村高额彩礼吞噬扶贫成果,20万婚礼费用涉纠纷返还难》,再次把农村的天价彩礼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虽然农民对天价彩礼深恶痛绝,但近些年来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一些地方甚至发布红头文件,抵制天价彩礼,反对大操大办。例如澎湃新闻报道的西吉县,就在今年3月初,由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发出了倡议,号召“当地青年树立新青年、新风尚的婚姻观,在全县营造一个简朴、文明的婚嫁氛围。”

彩礼之风在农村盛行,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有互相盲目攀比的成分,有女性向外流动的因素,亦有性别比失衡的缘故。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在我看来,像西吉县这样的贫困地区之所以彩礼一路水涨船高,是没有真正理解并落实性别平等的真谛。

彩礼在中国至少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周朝的《仪礼》中就有详细的规定,属于六礼中的“纳征”。传统意义上的婚姻,是女方脱离原生家庭进入另一个家庭,而彩礼某种意义上说,是男方家庭通过金钱和其他物质对女性做的等价交换。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农村还在延续这种男娶女嫁方式,形式虽然与以往略有不同,但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从以往一些地方尝试“拒绝”天价彩礼的经验来看,虽然有所成效,但总体而言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触碰彩礼存在的坚实基础——男娶女嫁制度。虽然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夫妻双方可以互为家庭成员,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地区还是延续着从夫居与随父姓。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大部分农村,不给出生在本村闺女的村民资格与待遇,是在强化这一制度安排。

我曾仔细研究过一些地方的“红头文件”,几乎不约而同地会提到移风易俗和倡导婚育新风,在实际操作中,却容易无的放矢。甚至一些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本村闺女主张村民权利,会被以尊重村规民约的理由搪塞。于是乎,一些农民把到女方家当上门女婿当成奇耻大辱,即使砸锅卖铁身背巨债也要把媳妇娶进家门,延续自己的所谓血脉,传承自家的所谓香火。而一些女方家庭也认为,女儿的“价值”就是去给夫家生儿育女。

风俗与观念,文化与陋习,传统与现实,各种因素紧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彩礼压弯农民脊梁的中国式困境。而破除这种困境,则需从最细微的地方下手,让那些有女儿的家庭觉得,自己不是结婚吃亏的一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