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学东
“教工食堂的肉卷!”大学同学聚会或微信群聊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们的大学生活,人民大学教工食堂的肉卷,总是一个跨不过去的话题。
过去我还一直以为,只有我才对人大教工食堂的肉卷情有独钟。其实它是我们 1989届毕业生共同的“情人”,无论男女。
肉卷是什么?像我这样笨嘴拙舌的人,很难描绘这种其他地方少见的食品。
最粗陋的描述,就是一层面一层肉末卷成一个长方形但两头略有些弧形的面疙瘩,长约8、9厘米,宽约4、5厘米,厚约2、3厘米。一排排整齐的肉卷,应该是抹了油的,放在黑乎乎的铁屉框子里,烤得外面棕黄色,有时还有些焦,算得上外焦里嫩,硬中带软,趁热吃最佳,味道独绝。
我过去吃面食少,尤其馒头花卷,但肉卷却是个例外。虽然肉卷里并没有多少肉末,但终究是带荤的,既当主食又当菜,省钱管饱又解馋,一举三得,这是我在人民大学四年吃的最经济实惠的食品。
我已经记不起来是1986年春天,还是秋天发现了人大食堂竟然有肉卷这绝美的味道。
不过,当时,学生食堂是没有这个肉卷的,它只有在教工食堂有。也就是差不多今天人大的汇贤食府东侧咖啡厅的位置,80年代,那儿有一个教工食堂。
新生的时候,我到哪儿都是抖抖嗦嗦地,不敢造次,吃饭总是规规矩矩在学生食堂排队打饭,去教工食堂买饭,想都没想过。
我已忘了最初是谁发现了这肉卷,谁第一个传回来了教工食堂的肉卷价廉物美,我们也可以去买——我至今不知是谁第一个吃了螃蟹,引发了我们这一届同学的吃肉卷潮,并让肉卷终成我们的时代记忆。但我至今仍然感激他,那几年给我们省了多少钱又吃了多少肉卷啊!
不知道是否有补贴,还是其他,教工食堂的肉卷很便宜,我们最初去买的时候,大约是7分钱一块,加上2两还是1两粮票。
有时去买肉卷时,肉卷还没出柜。待到出柜时,食堂的师傅一声“小心烫着”,便端着铁屉框子往前面的长条餐桌上一搁,一排排肉卷齐整地列队在铁屉里,腾腾冒着热气,一屉、两屉……肉卷都出柜后,热气也就散尽了,队伍蠕动起来,开始买肉卷了。
第一次排队买肉卷,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商量,万一师傅说不卖给学生,我们就说是帮老师来代买的!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它一次也没发生。我们去买的时候,食堂已只认饭票粮票不认师生了。于是,每天傍晚,食堂开饭时,我们便去教工食堂排队买肉卷。
最初的时候,吃肉卷的人还不多,老师还比学生多些。渐渐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再接着,排在后面的人常常买不到肉卷了。
到最后,常常是傍晚教工食堂还没开门,门口就聚拢了一批人,不是教师,都是学生,都是冲着教工食堂的肉卷去的,后来我开玩笑说是“肉卷一族”,单等食堂开门,便冲进去排队抢占有利位置。排在前面的同学,要给没排上或者来晚的同学夹带,多了也常常会引发后面队伍的嘘声。
人民大学的肉卷到底有多好吃?我也不会描述。我只知道我在人大四年,米饭玉米粥之外,馒头没吃满过100个,但肉卷却吃了不知其数。大凡只要晚上能买上肉卷的,后来几乎一周中至少四五天都在吃肉卷,也不厌倦。
直到我们离开人大。我再也没有吃到过类似的肉卷。
现在的人大食堂,菜肴丰富了太多,但却跟外面几乎所有地方一样,没了特色,更没了肉卷。建筑没了,食堂没了,味道也没了。
前不久,还听留校的其他专业的女同学说,一直在尝试挖掘当年的肉卷配方,试图在“复兴”肉卷,虽然近乎开玩笑说法,但引得了一片“嚎叫”。
怎能不叫好嚎叫?这是与我们的青春与我们的时代相关的集体记忆啊。肉卷的味道,永远留在了我们这一代人大毕业生的舌尖上心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