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24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周末午茶 自然大学 南海诸岛:每一座岛屿和它的名字 姥爷家门前有棵拐枣树 打造“海绵城市” 实现智慧治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海诸岛:每一座岛屿和它的名字

□ 单之蔷

中国是世界上少见的自然带丰富完整的国家。自然带中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而中国真正的热带地区在南海。按照天文学定义的温度带,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便是热带,而其他95%的热带面积分布在海洋上。所以中国真正的热带陆地面积很小,大部分在“四沙”中的“三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赤道热带仅有南沙群岛海域,陆地面积很少。但正因为有了南海诸岛中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及其所属的海域,中国才成为一个从热带到寒带都有的自然带最为完整的国家。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卫南海诸岛,就是保卫中国自然带的完整性。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东海、黄海、渤海的大多数岛屿没有名字,而南海诸岛都有自己的名字。与东海、黄海、渤海那些即使高耸于水面也没有名字的岛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沙市那些即使淹没在水下的珊瑚礁,它们也有自己的名字。

我看到一份文件说: 中国有6000多个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其中1700多个没名字。

在黄海、东海,有许多岛屿是无名岛,尽管这些岛屿高耸于海面。但是在南海诸岛,大部分岛礁都有自己的名字,尽管这些岛礁是低矮的珊瑚礁:有些露出海面仅几米,稍远些就看不见;有些只在落潮时才露出;有些甚至永远藏在水下。南海岛礁有名字,与潭门渔民长期以来我国渔民的作业方式有关,可以说是渔民的祖先赋予这些岛礁以名字。

长久以来,潭门镇的渔民要到珊瑚礁中潜水作业,捕捞海珍品,因此要一一给那些岛礁取名字,尽管有的珊瑚礁埋在水下,但那上面的海参、贝类可能更多,因此更是他们喜欢作业的场所。这些渔民为了捕捞作业的需要,渐渐地对三沙那些珊瑚礁一一命名,这些地名不仅成了三沙主权属于中国的无可辩驳的铁证,也成了一些地理学家、地名学家的研究对象。

是潭门渔民祖先用冒着生命危险闯出来的作业经历,发现并命名了三沙的一个个岛礁,并将这些有了名字的岛礁串成一条条线路,记载在《更路簿》上,被后人沿用至今。

在《更路簿》不多的传承人中,潭门镇的苏德柳是最重要的代表。可惜苏德柳已经去世,而他收藏的《更路簿》已经在上世纪70 年代上交给广东省博物馆。博物馆后来据此发行过复制的油印本,并寄了一份给他的孙子苏标武。苏标武仔细研读过爷爷的《更路簿》,并沿其中的很多路线亲自航行过。

在华南师范大学,我拜访了刘南威教授。刘先生是研究南海诸岛地名的著名学者。他出版过《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一书,这是关于南海诸岛地名研究最有价值的著作。

刘先生搜集整理的南海诸岛渔民习用名,他把渔民命名的那些地名称为“土地名”或“琼人俗名”,我看到正式文件上称之为“渔民习用名”。总共有131个,这些地名的主要来源是潭门渔民手中流传的《更路簿》。

《更路簿》现在收集到20多个版本,其中出现的习用名有114个。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是1973年由当时海南政府的一个调查组在对潭门镇老渔民进行口头调查和到西沙群岛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写的。这里出现了习用名100个,其中绝大部分与《更路簿》中的地名相同,但有15个是《更路簿》中所没有的。

这些习用名是潭门镇渔民一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刘先生高度评价了它们的价值:稳定性、民族性、科学性。

这些习用名长期以来一直在渔民中使用,很少变化。为了说明它们的稳定性,刘先生举了一个例子:1918年,日本人小仓卯之助在南沙群岛的北子岛见到了三个海南渔民,并与他们笔谈。这个日本人用他们提供的资料画了一幅地图,地图中出现了11 个南海诸岛的习用名,至少9个习用名与《更路簿》中出现的名字完全一致。

民族性是指这些习用名将中国文化中的四维、干支刻在罗盘上,用来表示方位。 科学性是指这些地名既有通名,又有专名,如按照珊瑚礁与海面的距离,把它们分为:“峙”“仔”,即高潮时仍出露水面的岛屿和沙洲;“线”“沙”“铲”,即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的礁;“线排”“沙排”,即低潮时也不露出,但离水面较近的暗沙;“郎”,即水下较深处的暗滩……在地理学家看来,这些分类是按照地貌类型分的,所以这些习用名是一个有系统、有层次的地名群。

用刘先生的话说,这些习用名命名具体,除几个是表示群体的地名外,其余全是表示具体的岛、洲、礁、滩等个体的地名。更重要的是,这些习用名表示的岛礁位置准确,虽然它们没有用经纬度定位,但都用刻在罗盘上的针路来表示航向,又用燃香确定的更数来测量距离,而起始的位置是潭门镇。有了这三项,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坐标系。因此这些习用名表示的岛礁位置是确定的。至于这些习用名的生动性就更不用说了,有些名字望名就可知道它表示的岛礁形状,如把南沙群岛的司令礁称为“目镜铲”,把安达礁称为“银饼”,把仙宾礁称为“鱼鳞”。

岛与礁

□ 未都

“南海仲裁案”的非法仲裁结果12日出炉,所谓的“仲裁”竟然将太平岛视为“礁岩”,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岛屿与礁石过去好像从未发生过歧义,当然也没有什么人深究过,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个人都按自己的认知的对海面凸起的那块东西称呼岛或礁。此次南海仲裁案中,太平岛被意外地称之为礁,惹得多方不满。

岛字古写为島,可以理解为山上之鸟,《说文解字》注: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島。古人解释得很形象,候鸟年年渡海,中途歇脚之地,岛这个字形象而富有人情味,按这个道理鸟的歇脚之地理应有淡水,给予体内补充。

礁字好理解,石字偏旁证明属性,礁一定是石头,故有暗礁之说。水下之石称之暗礁,水上之石就是礁石了。无淡水无腐殖土长不了植物,无法养活生命,礁石在文学中的表达多为冷酷,例如,远行航船触礁沉没,人生旅途充满暗礁。

太平岛在南海仲裁案中被判为礁石显然是成心的。

这次岛礁之争为国人好好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国土的重要性及国家的尊严,荣辱与共。由于我们自古就是农耕民族,重土地不重海洋,历史上就多次错失机会,让郑和下西洋仅是教科书上的辉煌。如果中国有一天再度辉煌,海洋这一关必不可错过。此次南海之争仅是历史大戏的序幕,百年之后方可看清。韩非子曾经谆谆告诫: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至高名理,无出其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