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迎春
又到暑假了,马勇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马小牧跟随老乡来到了北京。见面时,女儿对他说:“爸爸,我回家了”。
中专毕业的马勇2001年来北京打拼,做服装设计,收入还不错。2007年他在北京买了一套两居室,且家有一儿一女。老大马小昱长期留在江苏如皋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二马小牧,出生后两个月就随自己来了北京,从小在北京长大,上完了幼儿园,女儿心里早把北京当成了自己的家,连如皋的方言都不会说。
去年八月,女儿到了上学年龄,马勇把她送回了老家。“虽然如果手续齐全,女儿可以在北京上小学,但是以后高考还是很麻烦。北京的中小学不如老家江苏重视考试成绩,在北京即使你得了满分,回到老家可能还是不行,况且两地使用的教材、高考的难度也不一样。” 马勇说。
显然,对于马勇这种外地打工者来说,送孩子上学,就意味着父母与子女的分离。
马小牧看上去胖乎乎的,已经戴上了眼镜,见人憨憨一笑,不大说话。马勇说,她以前很开朗的,回去一年变成了这样。“在家里她很少与别的小朋友玩,一般与哥哥说话多些。”
从前在北京时,马小牧自理自立能力很强,四岁就会自己穿衣服,扎头发,很有主见,每天穿什么衣服都自己定。
现在,兄妹俩都与外公外婆在一起。在马勇看来,存在“隔代惯”的问题,儿子由于长期与老人在一起,生活自理能力很差,毛病太多。岳父岳母嫌教孩子干活麻烦,索性都自己干了。
“在老人眼里不是毛病,但我们这代人看来就是不好的习惯。”
马勇很无奈,一方面要考虑孩子的前途,一方面又得照顾老人的情绪。老人帮着带孩子已经付出了很多,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曾担任过两年代课教师的马勇对教育子女有自己的想法。对儿子,他很严厉,他认为,男孩以后要承担更多责任,要让他强大起来;而对于女儿,马勇让她暑假学画画、游泳、舞蹈,这些能锻炼出女孩的身材与气质。
儿子正在老家上培训班,八月份才能来北京。等一家人聚齐了,马勇和妻子想带孩子去北京周边逛逛,让他们开阔开阔眼界。
再过一年儿子就要上初中了,马勇决定到时候就回老家,“到了关键期,必须回到他身边。”不过,他希望女儿以后能够通过高考考到北京,“回到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