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21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剩女”被污名与男性“恐高症”密切相关 从“女孩挨打”看公交反性骚扰的短板 从来没有“北京瘫” 不动产权证书 对你我都有影响 不教书授课何以称教授? 160元的月工资究竟在打谁的脸 让自行车道成为城市上空的一道“彩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剩女”被污名与男性“恐高症”密切相关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去评价别人要不要结婚、该不该结婚。女性即使终身不婚,也不该被另眼看待。

“剩女”不应该是个贬义词,其真正含义应该是,优秀、自信、独立。

□ 佟吉清

近日,李继宏耗时三年新译的《傲慢与偏见》出版,谈及为什么选择翻译这本创作于两百多年前的长篇小说,李继宏说,除了自己喜欢之外,也考虑到了其在思想上的重要价值。“当前的中国女性,尤其是京沪穗等大城市的女性,仍然遭遇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她们当中有许多人难以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被社会舆论称为‘剩女’。”

我们都知道,《傲慢与偏见》由简·奥斯汀于1796年开始动笔创作,彼时的社会环境和当下生活差别之大可谓翻天覆地,但经典之所以堪称经典,恰在于其深邃的思想可以穿越历史隧道照耀两百年后的今天。伴随文明前行的脚步,男女平等在地球村各个角落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进步,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偏见却并未因物质生活的日新月异而彻底根除,大龄单身被污名化等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女作家留给后继者接力完成的任务。

不知从何时开始,“剩女”成了人尽皆知的专有名词大行其道,27岁花样绽放的年纪成为一个无形的分界,女性跨过这道红线还没有进入婚姻殿堂,便会被粗暴地归于“剩女”之列。从那一天起,走进围城成了她们最重要的人生主题,焦虑和恐慌跟着奔袭而来。在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将“剩女”解释为高学历、高收入、年龄偏高的单身女性。这个定义本并没有歧义,放在男性身上当做“钻石王老五”之谓也,意指那些婚恋市场上被热捧的“高富帅”未婚男性,但在“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这个对女性特别不友善的词汇依然朗朗上口的语境下,她们哪怕接受再良好的教育,事业再风光无限,经济能力再强,也会被“大龄”一票否决。

在搜索引擎键入“剩女”二字,可以找到相关新闻约87000篇。“剩女不剩要过心理关”“剩女易心理纠结小心致抑郁症”“为何剩女倒贴3套房求嫁还是泡汤”“剩女讲述齐天大剩是怎么炼成的”“结束剩女生涯需要降低标准吗”等等,类似文章从分析“剩下”原因到“脱单”秘籍,从怜其心理阴影憧憧的“不幸”,到怒其不“将就”的固执任性,“剩女”成为贬低色彩浓重的标签。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都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去评价别人要不要结婚、该不该结婚,女性即使终身不婚,也不应该对她们另眼看待。其实,大龄未婚女性日益增多,说明她们可以不依赖他人生活,无需通过婚姻换取“长期粮票”,正是女性地位提升的一个例证。大众传媒一波一波热议“剩女”现象,网络平台快速传递有关“剩女”的消息,电视屏幕各种相亲节目蔚然成风,逼婚与反逼婚广告吸睛力十足,原本私人的婚姻问题被无限放大,逐渐演变为了社会的公共议题,这些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对个人生活的横加干涉,对不起,这碗鸡汤我们不喝。

女人的角色远比“太太”更丰富,她们的梦想远比结婚更高远,不该以是否结婚来判定她们的价值。“剩女”不应该是个贬义词,其真正含义应该是,优秀、自信、独立。前不久,中国女排雅典奥运冠军成员张萍,上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以解决个人生活问题,鼓励和祝福声一片,但1982年出生的张萍也被媒体冠以“剩女”的称号。张萍奥运冠军的光环、硕士学位的身份,会让很多男性望而却步,再加上1米85的身材高度,构成了男性无法承受的压力。说到底,把大龄未婚女性污名为“剩女”的根源,和男性的这种“恐高症”关系密切。

任何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大众群体应当充分尊重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刚刚看到香港中通社的报道称,由香港新都会广场委托香港浸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香港26岁或以上的受访未婚女性中,有近六成受访者自信“嫁得出”。超过四成受访者认为“高学历、高收入及高职位”的“三高”特征是香港女性令异性却步的主因。调查方认为,香港大龄单身女并非“剩女”,她们目前单身并不说明她们没有吸引力,亦非条件上的问题导致单身,可谓“罪不在女方”。

才华横溢的简·奥斯汀,在42岁盛年时就离开这个世界,而她的爱情观就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那样卓尔不群,不会为了财产、权势、地位,屈膝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正如李继宏说:“假如说《傲慢与偏见》和简·奥斯汀能够给今天的中国读者带来什么启发,那就是婚姻并非人生的必需品。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当然美好,但如果结婚不是为了爱情,那还不如独自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