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7月1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成长 起步早不等于就能赢得未来 孩子越大越不愿和家长沟通? 暑假  儿童安全“不放假” 没有不吵架的兄弟姐妹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不吵架的兄弟姐妹

图为作者的两个宝贝女儿

■ 富东燕

最近,我的两个孩子经常为了你的、我的之类的问题吵架。主要矛盾点在于,妹妹认为家里的玩具都是她的,看到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她会一边抢一边说:“这是妹妹的。”如果不给,就会打姐姐,再不给,便痛哭流涕。尽管姐姐比较随和,但对于妹妹的无理要求,也很抵触,有时候会在一旁噘嘴生气,有时候会吓唬妹妹,实在忍不住了,有时也会还手打妹妹。

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特别无奈。我的理念一直是谁有道理听谁的,可如果完全按照这个原则,无理的妹妹就会一直被训斥,可如果总要求姐姐让着妹妹,又会委屈姐姐,纵容妹妹,这更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一般情况下,只要妹妹动手抢东西,或打姐姐,我都会先吓唬妹妹,然后再跟她讲道理。久而久之,我觉得自己好累,每天都在不停地处理这些无端的琐事。

我该怎么办?为此,一度陷入焦虑。有段时间,只要一看到她们又在争吵,便会不理智地大的小的一起训。

最近一次同学聚会,聊及此事,一位有妹妹的朋友对我说:“有兄弟姐妹的童年哪有不打架的记忆呀,小时候,我和我妹一天打80回,家长也没空管,我们经常是打完了接着玩。你看我们现在多好,一到周末都会到我爸妈家聚会。谁要是有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对方,我妹买房,我借给她不少钱,还不还都无所谓。”

其他一些有亲兄弟姐妹的同学也都随声附和,“小时候的小打小闹是家常便饭。”“你不用太在意”“你试着装作看不见,看看她们会怎样。”

同学们热情的劝慰和建议,让我因为小姐俩打架导致的坏情绪缓和了许多。

同时,我也在一些文章中也读到有关二孩妈妈处理孩子打架的办法:

一个妈妈写道:“家里现在每天都要上演无数轮前一秒天使互动,后一秒魔鬼厮杀的战争戏和苦情戏。”而这个妈妈的原则正是“能不管就不管”,她给孩子们支了个闭门磋商的小帐篷,让她们有矛盾的时候,自己去里边谈判。这个妈妈说:“相信我,有手足之情在,其他全都不是事儿。”

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也尝试着放手让她们去“打”。

某天晚上,姐姐在看自己的书,妹妹非说那书是她的,上去就抢。如果在以往我会立刻前去干涉,而这次我选择了观望。姐姐随手换了本书,妹妹虽然抢过了书,但可能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又乖乖地把书还给姐姐。姐姐说了句谢谢,妹妹还很得意的样子,事件也就此平息了。

就这样,我在暗中观察了几次,发现孩子间处理事情的方式很奇妙,不经意间的矛盾总能在不经意间消除。而最近我看到的一篇育儿心理方面的文章为我进一步解开这个疙瘩提供了答案。

某天,我和大女儿单独在一起。我问她:“你觉得妹妹好吗?”大女儿说:“她很好玩。但有时候会打我。”我告诉她,妈妈对于她打人的举动也很无奈,妈妈有时候也会生气地惩罚她,打她的手。可是没有用,下次她还会打人。我打开手机中收藏的一篇文章,指给大女儿看,“这是一个育儿专家根据孩子的成长过程总结出来的,你看看。”

大女儿顺着我指的文字念了起来:“一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她们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意图。家长的管教技巧应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比如,当孩子打人时,我们只需要去制止孩子的行为,不要去谴责。切记这段时间不要跟孩子较劲。”

“那以后妹妹再打我,我该怎么办?”大女儿似懂非懂地问我。“你试试这样,你对她说‘你要是不打姐姐,姐姐就和你玩游戏。’”对于这个办法,她顿时表示怀疑,但答应我下回试试。其实我当时也不知道这个办法的效果如何。

接下来的一天,我没听到两个孩子的争吵。大女儿对我说:“妈妈,今天我和妹妹相处得很和谐,您的办法还挺有效。”我欣慰地说,“那太好了!你是大孩子了,以后咱们对待妹妹都不要太强硬,而是要动脑筋想办法。”大女儿懂事地点点头。

对于两个孩子间的争吵,彻底杜绝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随着她们的成长,不同的时期会出现新的矛盾。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科学养育,相信可以解决二孩妈妈们的很多烦恼。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