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男保姆》剧照
都市剧《我爱男保姆》以一个都市男性白领从事保姆工作的故事,打破了保姆职业与女性身份的天然联系,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性别角色设置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桎梏的趋势;另一方面,电视剧的叙事文本中仍然潜藏着不同形式的男强女弱叙事,显示出都市热播剧在塑造男女角色时的复杂性。此外,《我爱男保姆》中所呈现出的牢不可破的阶层划分,也应该得到关注。
■ 李彦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家庭对保姆的需求一直相当旺盛,然而,保姆作为一种职业却并不那么吸引人。它能够吸引到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女性。2015年11月以来,电视剧《我爱男保姆》开始在各地方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热播。它的剧名及持续热播,都让人想起1999年热播的电视剧《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以及2007年的热播剧《保姆》。
同样是以保姆为题材的电视剧,《我爱男保姆》与前两部剧相比做出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是否会改变剧中保姆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命运?进一步讲,这些调整与改变在文化表达上的意义何在呢?
男白领变身保姆招“优待”
在保姆方原的身份设置上,《我爱男保姆》与前两部电视剧相比出现了不少差异。前两部电视剧中的保姆,大多是出身乡村的女性,她们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打扮土气,没接受过专业培训,进城后通过保姆介绍所直接进入城市家庭做保姆;少部分则是接受妇联开办的家政工培训学校培训的下岗女工。
方原却是一位男性。出身小城,毕业于名校建筑系,在大公司做过白领,做保姆前为了照顾家人辞职做了五年家务。不同于乡村女保姆刚上岗时的笨手笨脚,方原精通各种家务。一如他在自己制作的求职视频广告中所言:“擦窗擦地擦烟机,洗碗洗车和洗衣;擅长室内设置、房屋修葺;专供修花剪草、汽车修理;精通陪床看护、病人护理;尤其是会做八大菜系,额外掌握第九菜系——月子餐系。”方原的学历与大公司就业的经历培养出的气质与谈吐,再加以他的性别与相貌,使他拥有超出下岗女工保姆的诸多优长。总之,男保姆方原的配置要比前两种保姆高出很多。
那么,方原的高配置能否改变他做保姆的境遇?从某些迹象看的确如此。首先,凭借出色的家务能力,方原从来不愁找不到工作,而是相当抢手。其次,方原的性别与其他优长使他获得了更好的从业待遇。比如他的第一份工作并非做家务,而是应雇主高雅文的要求,在她儿子丹尼尔面前扮演儿子的生父,在公司老总和同事面前扮演她的高富帅男友。方原不仅工资高,且在工作时享受着穿高档西装、出入高档场所等福利。
有趣的是,在与雇主的关系中,方原在一定程度上还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在他受雇高雅文期间,由于其成功扮演,不仅高雅文的儿子变得快乐起来,高雅文也从必须忍受非议的单亲妈妈变成了同事们艳羡的对象,甚至她的前途也因此变得光明:先是被公司推举为全市十佳女青年,继而又被提升为公司副总。在受雇于律师马舒儿期间,凭借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方原帮助处于失业期的马舒儿度过了生存难关,更重要的是,他为失业的马舒儿出谋划策,帮她重新做回了名律师。不过,这样一种保姆拯救雇主的故事,只发生在方原与女雇主之间。它无疑强调了方原的性别优势。
坚不可摧的阶层区隔
但是,方原所得到的表面上的“优待”并不意味着他与雇主之间不存在矛盾。事实上,一旦方原与雇主的想法不一致时,矛盾就会出现。在方原扮演丹尼尔的爸爸期间,为了逗丹尼尔开心,方原假装带丹尼尔吃“霸王餐”,高雅文不仅对他大加指责而且怀疑他人品有问题;而当方原未经高雅文同意,对丹尼尔说出自己不是丹尼尔的爸爸时,高雅文干脆辞退了他。在他做马舒儿家的保姆时,双方的矛盾也出现过不止一次。
在此意义上,《我爱男保姆》接续了《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与《保姆》中所呈现的问题。《田》剧侧重表现了乡村女保姆所谓的“低素质”,譬如不会干家务、笨手笨脚、没有责任心、有传染病、贪小便宜、贪图享受、怀孕、逃婚、勾引男主人、要挟雇主涨工资、被坏人恐吓联手偷盗雇主家财产等等。《保姆》中虽也展现了乡村女保姆勾引男主人的情节,也表现了城市家庭对待保姆的刻薄和猜疑,譬如“圣母”型保姆马晓慧不仅遇到雇主杨阿秀制定的“八大纪律”,还因被怀疑联合前男友骗取其女儿的存款而受到殴打。
究其实质,保姆与雇主之间的矛盾在所难免,它来自于双方的雇佣关系与阶层差异。一旦双方确立了雇佣关系,雇主就会认为自己享有绝对的决定权,保姆必须完全听命于自己。表现在剧情中,就是三部剧中的雇主都对保姆反复强调只有自己才能“说了算”,这无疑是雇主在确立自己相对于保姆的权威地位。再加上有些雇主认为保姆等于旧时代的佣人,难免将保姆视为低人一等的人。
一旦受到雇主的歧视或过于严苛的对待,保姆就会产生尊严受损的感受。如果说《田》剧将保姆对尊严的要求表现为由自卑引起的过激反应,《保姆》将其表现为保姆的委屈,那么,《我爱男保姆》中的方原作为有名校学历的男性,对尊严的需求显然更高,他在尊严受损时会提醒、告诫雇主尊重自己。
隐藏在男保姆故事背后的性别叙事
《田》剧与《保姆》给出的解决双方矛盾的思路,都是保姆的职业化——前者是妇联给下岗女工开办了家政工培训学校,后者是女海归开办了家政工培训机构。二者都旨在提升保姆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我爱男保姆》显然无意再提保姆职业化这一思路。一方面是方原已经具备高度的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无需再培训;另一方面,这部剧给出的解决方原职业问题的出路,是让他彻底脱离保姆行业,重新进入大公司做白领。它无疑反证着保姆的职业化无法给保姆提供更有前景的未来。
《我爱男保姆》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表现了方原实现从保姆到白领的身份转换的艰难:尽管他是男性,有本科学历、大公司工作的经验,以及出色的设计能力,但时过境迁,不仅方原的本科学历已无优势,他偏大的年龄也成了障碍。若非是他曾经的雇主吴老师把他推荐给一位设计公司老总,方原不可能成为白领。
方原的爱情是与方原做保姆同时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剧给方原的定位是细致体贴的暖男。在第一次婚姻中,为了照顾多病的女儿他辞去工作专心家务,却被女强人妻子抛弃。在做保姆期间,方原先是被自己救过两次的失恋女孩陆晴当作男闺蜜百般折腾,却始终耐心陪伴;当他爱上雇主马舒儿,他不仅看出了对方女强人假面背后的脆弱,且为支持她的事业主动放弃进大公司的机会,全身心地照顾她和她患白血病的儿子,马舒儿因此倍觉温暖。表面上看,爱情战胜了保姆与雇主之间的阶层差异,但他们之间的阶层差异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而已。一旦当年跟马舒儿玩失踪的丈夫林越归来,马上就以自己的高收入击败了还在做保姆的方原作为男性的自信。方原与马舒儿之间的恋情终告结束。
然而当陆晴走出失恋伤痛后爱上了方原,成为那个发现方原同样需要温暖的人之后,这个“暖男”的叙事文本忽然变得不可持续了。在剧中,保姆方原和小学教师陆晴在社会身份上是显然不相配的,方原必须脱离保姆职业,重新做回社会精英。这一结局无疑强化了婚恋关系中男强女弱的性别格局。
《我爱男保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主人公方原做男保姆的故事,解除了家务劳动与女性之间貌似天然的联系,并重申了保姆与雇主之间存在阶层差异的事实;另一方面,方原在爱情关系中表现出的暖男特征,更符合女性主义对两性平等的追求。而它最终确立的男强女弱的性别格局,与其说体现了大众文化在两性关系设置上的保守性,不如说这恰是大众的心理期待。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文学中进城务工女性形象(1990-2013)(TJZW13-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