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警与专家学者讨论家暴案件该如何处理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周玉林
阿巧结婚29年,生了7个孩子。第一个女孩出生后,就开始遭受家暴,直到第五个是男孩后,“我们过了几年幸福生活”。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最近两年,丈夫又开始对阿巧家暴,因为“他在外找了女人,要求离婚,我不同意”。从此,辱骂和殴打便经常发生。实在忍受不了的阿巧,终于在今年5月与丈夫离婚。
日前,阿巧在昆明市基层干警反家暴能力建设培训班上讲述了自己被家暴的经历。此次培训由云南省妇联、昆明市妇联、昆明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联合举办,专家学者为来自昆明市10个区县的60多名基层干警进行培训。昆明市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和部分机构的社工也参加了培训。
第一次接警如何处理很重要
“你第一次报警后,警察如何处理的?”讲述过程中,来自台湾地区的反家暴专家王佩玲问阿巧。
“警察只是登个记,然后让我去法院起诉。”阿巧说。
“如果当事人脸上有伤,报警时说是丈夫打的,丈夫承认或没有否认。请问警察同仁,脸上的伤代表什么意义?”曾经是警察后来成为反家暴专家的王佩玲问参加培训的警察。
“警察接出警过程中全程都有执法记录仪进行录像和文字记录,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当时反家暴法还没有实施,没有法律依据,我们也做不了更多,所以建议她走法律程序。”一位基层女干警答道。
“那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后,警察接警后看到受害人受伤或正在被打呢?”王佩玲接着问。
“治安处罚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受到伤害和虐待,家庭成员需要主动提出申请,公安机关才能根据相应条款进行处罚或行政拘留。”一位男干警随即回答。
“你知道需要提出申请吗?有警察跟你讲可以提出申请吗?”王佩玲再问阿巧。阿巧说,没人告诉她。
“警察同仁,受害人有可能对法律不熟悉,不知道这些?” 王佩玲接着问。
一位警察回答说:“通常情况下,出警民警会告知受害人可以走哪些法律途径。但一些当事人因考虑到此事对婚姻和子女的影响,或是害怕施暴者受到处罚后会变本加厉,而不愿或不敢提出申请。这是致使公安机关无法继续往下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后,王佩玲结合自己在台湾的经验告诉参加培训的警察,“我们还是应该广泛宣传受害人可以走哪些法律途径,有很多妇女还是愿意的,不能因为她们不知道而继续遭受家暴,特别在现场要告知受害妇女。”
当天,来自上海的受害妇女圆圆也讲述了自己遭受家暴报警后的感受。
圆圆不像阿巧,第一次遭受家暴她就选择了报警,然而警察只是简单地劝解了一下就走了。圆圆说,如果当时警察能严厉地警告她丈夫家暴是违法的,她或许就不会继续遭受家暴,也不会离婚,但对离婚她一点也不后悔。
结合台湾反家暴历程,王佩玲认为,警察第一次出警处理家暴案件,如果只是简单的劝解,甚至当成家事处理,会使施暴者对受害者变本加厉。
处理家暴案件是在处理“人”的案件
培训会上,几部警察处理家暴案件的短片,引起了基层干警们的热烈讨论。
“影片中的林警官特别细心,摔坏的盘子、菜刀、凌乱的房屋等家暴现场,一件一件仔仔细细地进行取证,对目睹家暴儿童给予了特别关照,回忆家暴经过时让她回避。”一位男干警看完后说。
“那位警察好有耐心,受害人不愿警察介入,也不让警察进家门,但警察一直耐心地疏导、讲解、安抚受害人,一直到受害人接受调查。”崔丽是一位社区民警,“没有培训前,真不知道如何处理家暴案件,我会将这两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警察在处理家暴案件时,要高度敏感和足够耐心,一个细节、一个眼神就会让无法进行的案件峰回路转。你们看,片中林警官在处理案件时对受害人一直非常耐心地讲解,诚恳和关注的眼神,始终保持微笑,让被害人心里逐渐安定下来,对他有信心并且信任他能处理好。”反家暴专家总结道,处理家暴案件不是处理一般案件,而是在处理人的案件。“我们希望人家怎么对我们自己,就应该怎么回应当事人,这是一个自然的人对人的态度。不论法官、警察,还是社工,都是在做帮助人的事。”
培训会上,反家暴专家特别提到如何预防加害人进一步施暴,“我们是个害羞的民族,遇到家庭问题都不愿意说出来,都憋在心里。”
“加害人也需要一个出口,更要给他们一个出口让他们说出来,对加害人的处遇和治疗非常重要。”王佩玲讲述了她在台湾采访一位家暴加害人的故事,那人告诉她,如果当时有位老师听他诉说,告诉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时,他也不会那么情绪高涨,不会走到无法挽回的一步。
因此,反家暴专家特别提醒,不但要详细做好受害人的笔录,加害人的笔录也要做得认真详细。除了正常的询问外,要特别询问加害人的情绪状况,家暴的原因过程,怎么说明对家暴的看法,如何解释他的家暴行为,有没有家暴史,有没有犯罪前科,等等。
培训即将结束时,一位专家提醒警察和反家暴工作者:询问家暴受害者时,最好的问题不是问为什么?应该问怎么回事,或怎么啦?“问为什么的时候,常常会致使加害人或受害人把诱因当原因、把导火线当根源。”最后就会变成是受害人不贤惠、不能干,对婆婆、丈夫、孩子不好,无形中让受害人自责,让加害人找到脱身的理由。
“这些都是技巧,通过学习很快就可以掌握。反家暴观念重于技巧,如果观念不改变,技巧也不会去学。”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强调,反家暴,需要重建我们对家庭、对社会的观念,需要通过法治剔除不良观念。
“云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剑源老师关于社会性别敏感性、执行力、执法技能、避免伤害原则的讲解,让我知道了执法与社会性别的关系问题。”培训结束后,崔丽告诉记者,这次培训让她这个反家暴门外汉,一只脚跨了进来,她和另外两名社区民警加入了云南省妇联反家暴志愿者队伍。
(文中家暴受害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