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为自己的孩子择校”时,小留学生群体便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与其相对应的,便是当下国际学校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在许多父母看来,国际学校在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优秀的国际教育,中西互补,融合精粹,无缝衔接海外留学。那么——
近日,2016国际学校择校巡展北京站吸引了近6000名家长。大人、孩子到场咨询,现场十分火爆。
在参加活动的家长中,69.7%来自北京地区,其余的来自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就参展的家庭而言,83.27%家庭的孩子是中国籍,选择国际学校是为出国留学做准备;16.73%家庭的孩子是外籍或港澳台等身份。
不言而喻,选择国际学校便意味着要付出高额的学费,对此家长们怎么看?
根据家长对学费的接受范围的调查发现,70.13%的家长对于10万~20万元/年的学费能够接受,23.14%的家长希望选择每年学费在10万元以下。
另外,28.3%的家长关心孩子高中毕业后的去向,22.8%的家长关注学校的收费标准,20.2%的家长关注课程设置,15.7%的家长关心户籍要求。
龙静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目前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儿子就读于北京的一所公立小学。带着孩子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游走,大女儿已经就读过六所国际学校。看来,龙静不仅是一位国际学校的老家长,同时也是一位公立学校的新家长。
在龙静这位过来人看来,国际学校的家长普遍关注以下问题——
关注学业但难以亲自辅导
家长们关注学业却又束手无策。
由于是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作业评判规则不同等,绝大多数家长已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即便再简单的理论也会变得“有理说不清”。
这与社会上的应试补习班补课完全不同。家长要具备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要了解各科课程的学习方法,又要理解国际教育理念,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快速的阅读能力……当不少家长看着孩子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时,真是有劲没处使。
很多家长只能请人辅导孩子,家长们做得最多的督促也就是询问学习进度。在国际学校家长群里,与学习相关的讨论一般是“孩子作业写到几点啊?”而不是互相介绍学习经验,解决学习问题。
重兴趣不注重考级考证
国际学校的家长们也非常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但不太关注考级、考证书。
在国际学校会有大量公益、社团、体育等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在某个领域钻研得比较深入,很可能就关联到将来大学申请的方向。比如,历史俱乐部,学生除了学习历史知识、阅读历史书籍,还会参加北京甚至亚洲或国际的历史竞赛,久而久之,孩子就可能对文史产生很深的兴趣。家长一般会顺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关注相关的大学院校,提前了解,考察,有针对性地报一些夏令营、夏校、组织旅游等等。当然很多学生的兴趣方向不止一个,家长就要在多领域进行了解,但最后的选择权交给孩子,家长主要是做准备工作。
关注洋考试和目标大学
国际学校的家长普遍关注托福、SSAT/SAT、IB等各种考试信息。在龙静看来,这种关注程度跟参加国内高考的考生家长们比起来差得太多了,只是有所了解而已。
相比之下,打算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的家长,在QQ群或微信群里相对活跃,在国内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家长们活跃度很低。
关注学校各类动向
家长们对学校的动向保持高度关注,比如政策的出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更换等等。在每月一次的校方领导和家长代表的家校交流中,家长们常常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平等交流。
对于学校组织的活动,比如:义卖、捐赠、义工等,家长们也会积极关注并参与。很多国际学校每周都会请家长来学校做志愿者,给低年级或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读书、讲故事、讲安全常识,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做饭等,龙静在孩子小的时候,每周都会跑学校,父母进班是最平常的事情。
家长需要自我提升
龙静还感觉到,身边的很多国际学校的家长对自我提升非常感兴趣,比如读一些课程和或参加读书会,一些家长们选书的水平很高,家长们先了解书的内容,再根据孩子们的心智发展程度去筛选。同时也对文化市场上的很多有价值的演出、演讲比较关注,鼓励孩子多听、多看。例如国外团体的演出,知名学者的演讲,传统文化演出等。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