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5月2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报视点 何处安放“莎莎”们的未来? “当街抢人”,切不可轻易“被精神病” 撤销监护权,应有合理的生存空间 不能仅靠语文教材学语文 公厕之缺,想找你有多难 治理失信公害要有撒手锏 解决民生疾苦不能“挤牙膏”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仅靠语文教材学语文

□ 张淑虹

在23日举行的语文版义务教育修订版教材使用暨培训工作会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透露,今年秋季,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启用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与修订之前相比,新修订的教材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5月24日《京华时报》)

历次语文教材的修订,都会引起广泛的争论。可喜的是,社会对语文教育从未忽视,但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放开眼界,不能将语文教育局限在一本教材上。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家长和老师注重引导,使学生在课堂内外正确选择、广泛涉猎,才是最重要的。在今天这个信息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鱼龙混杂,人际沟通干涩简单,深度阅读备受冷落。如何在启蒙教育阶段,引导孩子正确规范地使用语言,让孩子学会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心灵寄托,教会孩子在写作交流中展现出中文的美感,都是当代语文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小说戏剧,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在现代语境中,文言文的晦涩使我们对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有了本能的疏离,这实为现代人的一大憾事。因此,语文教育也应该负担起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基本功的责任。语文教材中不少文言文选自《古文观止》一书。作为古代读书人学习古典文章的入门教材,其编者崇尚古文的朴质、简洁、优雅,更发掘出中国文字美学背后的一种强健精神。因此,《陈情表》《师说》《五柳先生传》等篇目的入选,大可让学生见微知著、窥斑见豹,将《古文观止》作为其课外选读的佳作。

当然,语文的教育意义远不止学会欣赏和运用语言文字。很多成年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小时候,我们背过的诗词、段落,也许当时一知半解,但经年累月,当我们心智成熟、饱经霜雪,也许会在一个瞬间想到某一句、某一篇,或是嗟叹不已,或是豁然开朗。无论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物是人非,还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恣意洒脱;无论是“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孤独失意,还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顽强坚定,似乎都能让我们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语文的教育是让人一生受益的,这益处来自心灵的温习,来自岁月的洗礼。

虽然经由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是永恒的,但是语文教育依然需要与时俱进。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语文教材的容量有限,篇目选择不可能涵盖完全、尽善尽美。因此,当我们能引导孩子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走向更广袤的文学世界,沿波讨源,因枝求叶,感受到中外文学的深刻脉络,在其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复杂的人类情感、瑰丽的文章美学,甚至深远的宇宙哲理,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