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网宝宝房 资料图片
编者按
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孩子的照料和入托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各地大多数公办幼儿园都不招收0~3岁幼儿。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近10年来随着公办托幼机构的减少,城镇家庭中孩子3岁以前入托儿所/幼儿园的比例仅为0.9%,白天主要由母亲或祖父母/外祖父母照料。因为照顾孩子而选择不就业的女性占已婚不在业女性的比例达74.0%,照料年幼子女成为阻碍已婚女性就业及其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3月份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女职工集中的单位恢复托儿所。对此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试点内部建立托幼机构,那么这项举措是否可行?未来在企事业单位里办托儿所能否普及,实现妈妈上班也能照料孩子的愿望?为此,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进行了调查。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丁秀伟
□ 韦彩芬
对于很多职场妈妈来说,结束产假之后孩子的照料问题是她们最头痛的事,尤其是双职工家庭,老人由于年纪大或不在身边,无法帮助照料孩子,大多数幼儿园也不招收0~3岁的幼儿,怎样才能既兼顾工作又能照顾孩子,是很多职场妈妈的愿望。
企业试点已开展,受员工欢迎
小倩(化名)是沪江网的一名员工,她和她先生都是新上海人,双方老人无法来上海照顾孩子,请保姆带,她也不放心。她曾把孩子送到老家让父母照顾,但频繁在上海和老家之间往返,费精力又耗时间。后来公司开设了宝宝房,她就把孩子带到了公司,一下解决了问题,所以她对公司的这一做法很是赞同。
沪江网一位相关负责人侯小姐(化名)介绍说,数年前公司就为员工开设了宝宝房,这几年,公司的员工数量突破了千人,宝宝房的利用率相较前几年更高了,每逢寒暑假或幼儿园放假,宝宝房里就会举行亲子夏令营。
与传统的企业托儿所不同,宝宝房是为“沪二代”准备的,作为员工福利不收取任何费用,是沪江网对员工的一种关怀。“只要员工家里没人带孩子,就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来上班,孩子由宝宝房的老师帮忙照顾,员工中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去吃饭,晚上下班便接他们回家。我们把房内的孩子根据他们就读幼儿园还是小学低年级分成两个班,让专门的老师带孩子们做作业。”侯小姐说。
据了解,在对基层企业的排摸中,上海市总工会发现,有些育龄职工集中的单位积极回应职工呼声,自筹资金为职工子女开办托幼、暑托班等,受到了职工的欢迎。上海工会组织将及时总结推广这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学习他们的做法,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尝试开办托幼机构和设施。
企业办托幼机构须符合相关资质
虽然已经有个别企业在内部试点开办可以托管宝宝的机构,但往往规避幼儿园、托儿所的概念,开办正规托幼机构的门槛太高,对企业来说会遇到很多麻烦。
今年2月份,携程网开始试运行企业托儿所,由于涉及资质等各方面的原因,托儿所的开设经历了诸多波折。
据该公司的HR Jack(化名)透露,托儿所从筹备到建成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目前,托儿所已经建好,员工可以带着孩子上下班,和自己的工作时间同步。试运营期间首批接受了20多个孩子,上限名额初定是80名,托儿所的老师都是外聘的,具体课程由老师来设置。
“我们公司有3万多名员工,其中上海就有1.5万多名,很多夫妻两个都是我们公司的。考虑到孩子3岁之前,员工带孩子不方便,公司本来想做一个亲子园,引进一个教育机构,现在则成立了一个托儿所。这应该是互联网公司的第一家企业托儿所。”该公司一名知情人士吴小姐(化名)介绍说。
对于携程自办托儿所的做法,长宁区妇联副主席王慧颖表示,妇联部门十分支持和鼓励企业的这一行为,目前也在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配合相关部门推动这一工作。
“事实上,对于女员工来说,孩子照料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过程中,可以有条件地建一些托幼机构,效仿早些年前厂办托儿所的做法,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当然,这需要多方配合一起促成好事。譬如需要企业具备人文关怀的意识,还要对场地、师资、卫生资质等提出要求。”王慧颖说。
上海鼓励符合条件的组织单位办托幼机构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妇联提交了《关于完善托育公共服务,健全托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教育部门也曾表示要加大支持和鼓励、培育公共托育机构。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上海已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全面辐射家庭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办同步发展的学前教育事业格局。针对托幼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的现状,上海市教委正加快对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和修订,进一步系统规划上海市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服务形式和内容。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多部门联动,共同研究制订托幼机构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和引导民办托幼机构的服务质量。
上海市教委秘书长王从春也透露,目前上海各区县也有很多好的做法鼓励支持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民办托幼机构,如有的区县给予经费补贴,有的区县根据机构的公益程度酌情免除租金和税费,也有的区县提供民办托幼设施设备的支持。
据其介绍,在“十二五”期间,上海新增了130余所民办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入托的问题。下一阶段,上海市教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各种托幼机构的设置和举办标准,来规范和引导民办托幼机构的服务质量。《上海市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政府购买机制,因地制宜开展地段内学生就近入读民办幼儿园的购买学位工作,浦东、闵行等区已先行试点,接下来将会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的力度,组织相关专家制订民办托幼机构的设置规定和管理办法,以及营利和非营利民办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指导民营资本进入托育领域。
专家认为企业托儿所应该由国家主办企业承办
现在上海在企业办托儿所方面还处于经验探索阶段,那么实际上企业办托儿所将会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儿童教育问题的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晓鸣。
顾晓鸣认为,企业办托儿所有两个主要矛盾,一个是,如果企业承办了托儿所,企业是否又回到了企业和社会不分的状态?本来,企业剥离原先承担的社会功能是改革的成果,而如果企业要办职工托儿所,那么就意味着重新承担起职工社会生活的职责,由此衍生的一系列事情都要由企业自己负责,相当于企业既要专注于本职业务,同时还要承担社会福利的责任,这岂不是反“松绑”而行之了吗?这是个大矛盾。另外一个则是,好的企业有好的托儿所,有的企业没有能力办托儿所或是办不好,这就造成了社会新的不公平。
“幼儿教养就像儿科医生一样,安全问题、食品卫生问题、儿童教育问题等,技术含量很高,而如今家长期望越来越高,这更是复杂微妙。社会上专业的工作由企业承担并不适合,企业要办托儿所难以自己培养育儿老师,只能招聘或是请第三方来做。”顾晓鸣说。
顾晓鸣分析说,0~3岁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九年义务教育应该要往前推,将托儿所甚至是前托儿所纳入义务教育,跟家长一起,儿童的教育从婴幼儿就开始了。从这个意义讲,幼儿教育是社会的人才培养,它不是单纯托看个孩子的问题,但现在往往是把托儿场所的扩大,当做解决入托困难的问题,这个思路要改变。同时,幼儿教育应该要体现教育的公平,教育公平才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这种公平是要由社会来承担的。“智力开发要从娃娃抓起,人的平等要从娃娃抓起,小朋友家里贫富不均没关系,到了托儿所,受到的待遇应当都是一样的。”
顾晓鸣表示,教育一定是国家行为,企业办托儿所应当由国家来统一规划,从饮食健康到交通安全都要全面考虑,由国家部门定规章,企业作为一个承办方,同时确保教养质量,国家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补贴。甚至可以由国家层面组建幼儿教养集团,吸收社会各界的资金力量,“输出管理”,指导监督企业托儿所。
企业托儿所办起来之后,周边的或是社区内其他非职工的孩子能不能就读呢?顾晓鸣认为应当是可以的。企业也是社区的一部分,企业托儿所由国家主办、监管、经济补贴,也应由全民共享的,在保障职工子弟的优先性的同时,打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惯性思维,社区统筹,就近居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