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珺
妇联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工作中要凸显妇联的组织优势,适应群团改革的新要求,应该是从传统的工作方法更多地转向社会属性和整合社会资源,也就是在工作中更多地承担起培育、凝聚和引领女性社会组织的职责,深入思考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与社会、女性社会组织与社会、妇女群众与社会的四对关系中妇联成为主体性力量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找准新时期的工作定位。
女性社会组织指以女性为领头人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妇女儿童家庭的社会组织。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急剧变化,各种利益关系也正在不断调整。因为形势的需要,解决各类妇女问题及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的需要,女性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有其现实性与必然性。
定位及举措
妇联组织在促进女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中,要有科学的定位和举措。
首先,实现自身突破,促成妇女工作社会化。要实现角色的转化,运筹多层面的妇女工作走向;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所有领域,使妇联的工作对象在结构、层次、素质上实现新突破;要根据工作内容、形式、性质的不同,把妇联组织做的工作,拓展到大家做。
其次,整合部门力量,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机会。借助社会方方面面力量为妇女儿童服务,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化工作体系——社会化组织联络体系、社会化宣传体系、社会化维权体系及社会化管理的智力体系。
最后,打造工作联合体,凝聚团结妇女群众。从巩固培育女性社团组织入手,加强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探索聚拢和引领各类妇女社会组织发展的“枢纽式”建设管理模式,总体目标是抓好“三个层”:巩固核心层、培育紧密层、拓展外围层。
实践与思考
据统计,目前武汉市江汉区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女性社会组织有33个,在社区备案的社区女性“草根”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有1000多个。这些女性社会组织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民间的珍珠,需要一个枢纽型组织穿针引线串联起来,这正是区妇联新时期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即实施女性社会组织成长计划,打造枢纽型妇联组织,为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搭建孵化、培育、服务平台。
发挥“联系、服务、指导”作用。我区女性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是基于妇联、街道、社区等主管单位的推动,因此呈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即大多数是以兴趣爱好为结合点的社区组织,因此发展速度快但质量不够高,真正能够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女性社会组织数量极少。
调查显示,目前全区70%的社会组织不具备直接承接政府让渡职能的能力。区妇联工作人员在与多个草根组织的接触中了解到,不少都面临着“缺钱、缺人、缺指导”的困境,都希望相关部门发挥枢纽作用。为此,2013年江汉区妇联成立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联系、服务、指导女性社会组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区妇联抓住全区创新社会治理的契机,将“女性社会组织成长计划”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培育和发展了江汉区家政行业服务协会、早期家庭教育联盟、江汉女性人才促进会、张玉霞心理工作室、文锦律师工作室等女性公益性社会组织。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得女性社会组织获得了长足发展,每年直接受益和间接受益人群达到3000余人。
强化“人才、经费、平台”保障要素。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项目经费筹措。争取妇女儿童民生实事被列入政府实事项目,让具备条件的女性社会组织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项目,江汉区家政行业协会承接了政府为残疾家庭、高龄老人送家政服务的公益项目。其他6个入驻的女性社会组织也承接了区妇联关于家庭教育、法律服务、关爱自闭儿童等方面的公益项目,这些入驻社会组织从承接项目中不断规范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工作平台建设。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健全联动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估制度,同时提升服务品牌,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内容。
把握“管理、服务、模式”关键环节。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对女性社会组织运作中关于社工人员及项目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设要求和规范标准;推出重点服务举措。在女性社会组织志愿者招募、女性社会组织展示、活动信息发布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探索对接工作模式。成立女性社会组织妇女儿童公益服务联盟,推动女性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与妇女之家对接,目前正在武汉市妇联指导下尝试在社区“妇女之家”中建立家庭服务中心。
立足“妇女、儿童、家庭”重点领域。目前,江汉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重点吸纳妇儿素质提升类、家庭文化建设类、妇儿民生实事类三个方面的社会组织入驻。 (作者系武汉市江汉区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