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纳西族学者和钟华教授在民族/文化与女性/性别交汇处辛勤耕耘36个春秋。其摩梭母系制研究成果——《生存和文化的选择》《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内容方面,均以其原创性彰显了在该领域妇女/性别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
■ 杜芳琴
春华秋实:36年耕耘探索
在3月19日纳西族“三多节”期间,云南纳西学研究会为79岁的纳西族学者和钟华教授举办了“和钟华先生从事科研教学56周年纪念座谈会”。与会者回顾了她教书育人的20年,更对她在民族/文化与女性/性别交汇处研究辛勤耕耘的36个春秋进行梳理评价:1980年开始连续十年合作主编的《纳西族文学史》(1991)作为和教授研究生涯的开端,《东巴教的女性崇拜及其演变》(1989)、《云南农村妇女现状研究》(1995)、《大山的女儿——西南卷》(1997)、《生存和文化的选择——摩梭母系制及现代变迁》(2000)、《阴阳相谐的追求》(2006)、《社会性别与自然资源、民族文化》(2005)、《社会性别与可持续性发展》(2006)、《纳西学论集》(2008)、《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和钟华、和虹、木春燕著,2013)等著作接连推出。在此,仅从学术性、连贯性和原创性出发,重点评介其摩梭母系制研究成果——《生存和文化的选择》(简称《选择》)和《纳西族社会性别的演变》(简称《演变》)。
《选择》出版15年以来,在国内外好评不断,今年云南省两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修订本,韩国也将推出《选择》的韩文版。2009年世界民族学大会在云南召开,有关摩梭人研究再度升温,带动亚洲妇女学界一度掀起了“摩梭母系社会”的研究热。与会者不仅会上交流,还登门拜访,赴泸沽湖落水村考察交流。相关议题进入大学课堂和国际研讨会,以至将摩梭人的性别关系模式作为父权制变革的可能性参照,可见学术影响之一斑。摩梭人作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亦是《演变》一书承续且组成部分;而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内容方面,两本著作以其原创性,在该领域目前的妇女/性别研究中仍是不可替代的。从《选择》的文化模式研究到《演变》向性别制度模式的研究转型,到将摩梭人的生存模式纳入纳西族社会性别制度结构的历史脉络,都使得两书在阅读中互为参照,这种互参阅读法容易抓住要领,从而获得相得益彰的多种效果。
文化模式研究:摩梭母系制及现代变迁
“文化”是个宽泛的概念,对“文化”的界定纷繁、空泛甚至随意、多解,产生不少歧义。但是《选择》一书的“文化模式”概念强调摩梭人“特殊文化环境”“生存选择”并重,对因“文化隔层”而曲解摩梭社会表现出担忧甚至抗争。《选择》将文化视为人的生存场域,更是人们在场域中实践的“生存心态”,它联结起经济、政治、社会、家庭、性……活动的不同场域。这实际上是一个大的系统结构,各个族群、社群的人们都生活在其中,适应和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在其中进行着文化生产和再生产,进行着“生存与文化的选择”。不过,在书中作者首先把摩梭人的生存实践(场域)置于文化选择之前,“文化”只不过是实践的派生物;当然,文化对生存“再生产”的建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2013年出版的《演变》一书,把摩梭族群作为纳西族的一部分来考察,并紧扣摩梭文化生存方式是纳西族社会性别制度变化的一种形态,将文化也纳入到性别制度的历史考察之中,成为性别制度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将制度体系结构化与历史化了。当我们反过来再读《选择》时,会感受到20世纪90年代作者母系文化研究的魅力无穷并引发对当下的反思。
作者对摩梭母系文化的历史考察与现代变迁的田野实证研究,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妇女学的角度研究摩梭母系制变迁的书,对我的启迪永志难忘,而且历久弥新。和教授曾以12年精力心血,运用文献资料考索与田野调查结合来论证摩梭人在特殊文化环境和生存需要的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模式,经历了母系-父系-母系的演进过程,至今尚存以“走婚”为特征的母系中心的组织形态、家庭结构、伦理规范与性别分工,并考察摩梭社区的当今变迁和预测将来的变化趋势。许多严肃的学者到这里来寻找校正父系-父权制弊病以改变现存世系模式、家庭亲属系统和性别分工,以供人们多样性选择,这正是学术与行动的女性主义者不断探索追寻的目标。这本书曾有力地推翻了将摩梭社会说成是“母系社会活化石”的“学术”推断,也刺中了那些把摩梭的“走婚”臆想为“乱婚”“乱性”的人们“欲望投射”的卑琐。
制度演变追溯:社会性别视角引入的创新潜力
《演变》最大的创新之处是用社会性别视角、理论、方法勾勒纳西族的历史,这对民族史、妇女/性别史的研究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显示了引入社会性别制度研究民族史的潜力。其创新潜力在于揭示性别制度演变历史过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演变》用社会性别作为观察视角与分析工具,纵览纳西族如何经历了从本民族固有的社会性别观念/制度与汉族儒家伦理观念/制度从冲突到并存、历经封建领主制到进入封建地主制的过程,直到进入近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变迁;同时还揭示了这一过程在不同地区、不同支系中表现出明显的乃至大相径庭的空间差异性。作者还指出,纳西族社会性别观念及与之相应的性别制度的演变,直接影响到两性关系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深远重大。
和教授在书中反复申明学术研究的宗旨,主张将自己学到、理解和创造的知识先交给并用于民众再服务于学术与社会。退休后她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投入纳西族的性别研究、妇女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存传承。她穿梭于昆明和丽江之间,和丽江同行开展包括环保、生态、生计、森林、资源、民族文化保护、母语传承等广泛领域的行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的“三多节”,是祭祀纪念自然神、祖先和民族英雄的,而和教授他们进行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正是“三多节”宗旨的实践。她说,在有生之年至少还有三件事需要抓紧完成:一是《纳西族妇女口述史》,二是《纳西族女性文化》,三是人生经历的散文集。祝愿她继续为纳西族研究谱写新篇章。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