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的嵌入:促进性别平等的完善进路》
作者:王婷
我国在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制建设方面成就巨大,但两性不平等的现象仍远未根除,并且在法律规范的制订和适用中日益表现出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对社会性别制度及其结构仍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本文作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两性平等,就必须嵌入社会性别视角,用其分析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法律规范的内容及运行,借助建立社会性别影响评价机制、社会性别预算机制、性别平等教育机制、社会性别利益协调机制等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避免出现带有“性别盲点”的法律规范,特别是防止“中性”法律可能产生的对两性“非中立性”影响,促进两性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让法律真正成为性别平等的矫正器。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两岸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性别差异探讨——基于大陆7所211高校与台湾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
作者:王俊 郭梦珂
本文基于大陆7所211高校与台湾10所高校的调查数据显示:两岸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性别差异。在个人特征方面,两岸女生在担任学生干部、工作实践经验等方面都优于男生,但在对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的判断上,男生比女生更自信,就业过程中获得面试机会也更多,且在签约结果、签约原因、签约单位的性质、薪资差距等方面性别差异显著。特别是大陆地区就业性别歧视程度及就业结果与性别之间存在更为显著的相关;而台湾地区大学生就业虽存在性别差异,但大学生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普遍感受不明显,且不认为性别是影响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解释两岸大学生就业性别差异的事实与经验,合理设计消除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跨界别全面方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来源:《教育与经济》2015年第6期
《性别回归: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和谐家庭建设新探》
作者:张赛玉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由于受到现代化、城市化等冲击,我国家庭问题频现。文章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透析现代中国家庭依然存有男强女弱的传统性别文化、性别化的性关系、从属化的女性家庭地位等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的刻板建构以及家庭内部性别分工的结构化因素、女性家务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女性参与有酬劳动但仍处于不平等地位等劳动性别分工的等级化问题。基于这种现状,本文试从社会性别视角对构建和谐家庭的思路进行梳理:树立和谐家庭理念,优化家庭制度的顶层设计;扫除家庭建设的性别盲点,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支持去性别化的关怀伦理,营造性别平等文化;消解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建构家务劳动理想模式以及推行赋权政策模式,尊重女性成员的主体价值。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家户视角下的妇女土地权利保护》
作者:耿卓
保护妇女的土地权利意义重大,亦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亟须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家户视角,主要是指从家户的基本构造及其特征出发分析审视妇女的土地权益保护问题,凸显家户对家户成员个体的遮蔽和压制,适用范围相较于社会性别视角更为宽广。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妇女所应享有的土地权利类型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留地(山)使用权和地役权等,但因其婚嫁及从夫居而在实践中处于有名无实甚至是无名无实的状态,加之土地确权登记中的缺位和村集体及村民自治决议制度的选择性执行,被侵害甚至剥夺。本文作者认为,立法应取消家户,以彰显妇女独立主体地位,通过具体制度实现妇女走向独立,并及时跟进配套制度。总之,既要去除家户的遮蔽效应,彰显妇女的独立主体地位,又要再造防范各种风险的团体化组织,为妇女走向独立保驾护航。
来源:《法学》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