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3月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习近平向女同胞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祝福 李源潮参加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 首次专章规划“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家政工法律地位需明晰 最高法将研究制定反家暴法司法解释 变味的“女生节”掩盖性别平等初衷 首都机场启用女性安检通道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味的“女生节”掩盖性别平等初衷

□ 南储鑫

“春风十里 不如睡你”“今夜只为你淫荡 隔夜请将我遗忘”……如果不是网络时代“有图有真相”的传播,或许很难让人相信这些无节操的话是出自一些高校校园条幅的内容,意在庆祝3月7日“女生节”。

节日的欢乐里,少不了美好的祝福,但是某些高校的“女生节”祝福似乎变了味儿:这些祝福很少关心女性的自立自强、学业精进,更多的是将女性局限于婚姻关系中的媳妇角色,甚至赤裸裸地表达对女性身体的欲望和消费。这种标语与其说是对女性的美好祝愿,不如说祝愿女生早点到自己的“碗里来”,变成符合男性想象和需要的样子。这不仅是对女生的物化,更是对赋权女性和性别平等诉求的偏离。

回溯“女生节”发明和演进历程,可以发现,“女生节”本身就意味着在女性群体中制造新的歧视,扭曲了性别平等的目标。据说“女生节”源于国内某高校,至今已有30年历史。一些女性表示“妇女节”听起来较老套,而且“妇女”一词也容易让人想起中年妇女、农村妇女,通常指已经结婚、年老色衰的女性,隐含守旧、落后之义。相较而言,“女生”则象征着年轻貌美、清纯可爱。于是部分高校女生选择在“妇女节”的前一天过“女生节”。有人甚至戏谑说,从“女生节”到“妇女节”,虽然只有一夜之隔,但这一夜很珍贵。

众所周知,“妇女节”的设立,与妇女反抗压迫、反对歧视以及争取平等权益密切相关,“三八”妇女节的意义应该是回顾并庆祝女性取得的成就,发现并提出需要改变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探讨改变的方案以发掘妇女全面参与社会发展的潜力和机会,促进性别平等。这种将“女生”与“妇女”划清界限,让部分女性单独过“女生节”,意味着人为地以年龄、婚姻、性经历等因素将女性区分为不同价值的群体,这不仅背离“三八”妇女节的初衷,而且更假借过节之名制造了女性之间新的不平等。

可是,正是这种带有欺骗性的祝福和充满歧视意味的“女生节”,却在商家借机的大肆促销以及迎合大众“审美”旨趣中变得热闹非凡,大有一种你情我愿、各取所需的欢乐场景。以至于“反‘三八’过‘三七’”的呼吁在网络上甚是嚣张,连带部分高校“女生节”祝福语也进一步地投射男性欲望,把性骚扰当娱乐,把对女性的物化当尊重。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些无节操的条幅在光天化日之下悬挂在高校校园,充斥在网络媒体上,这种看似娱乐化的传播,不仅回避了现实社会的性别权力结构,徒增对女性的消费,更是让本以偏离“三八”妇女节宗旨的“女生节”再次扭曲。如何回归赋权妇女、促进性别平等的过节初衷和美好祝愿,值得我们反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