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记者茹希佳 发自扬中 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中国妇女报记者来到了江苏扬中市西来桥镇三新村31组贫困妇女王怡家的榨油坊,说起这家榨油坊,陪同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的西来桥镇妇联主席李聪敏不禁惋惜道:“她家可是三新村周边第一家办榨油坊的农户,本来应该过上富裕生活,可家里有个卧床多年的婆婆要照顾,残疾的丈夫无工作能力,孩子又在上学花销大,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走进王怡家的榨油坊,屋内略显昏暗,榨油坊内四周墙壁斑斑驳驳,一台锈迹遍布的老式榨油机还“躺”在门口显要的位置,女主人王怡正在里屋的新式榨油机旁拾掇着菜籽,准备启动机器榨油。
“有了这台新式机器,老机器就不用了,出油率低,还费时费事。”王怡略带得意地说,“还是‘娘家人’帮了我大忙,给了我3万元‘种子基金’,为我购置了新式榨油设备,扶持我创业,现在这台机器1个小时能榨200斤油,比原来多出了1倍,家庭收入也翻倍了。”
仅仅一年时间,王怡的家庭迅速脱贫,在收入翻倍的同时,她感恩妇联“种子基金”的帮助,又主动和妇联取得联系,要求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邻村一名更为贫困的母亲,放大“种子基金”的效能,实现“爱”的循环。
帮扶一个母亲就是帮助一个家庭。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去年起,扬中妇联自筹3万元资金,向社会募集7万元资金,凑足10万元,成立了扬中市贫困母亲创业“种子基金”,探索“就地、居家、小微、灵活”的创业帮扶新模式,让单纯的扶贫“输血”变成扶贫“造血”。
扬中市妇联主席黄红兰介绍,为了保证“种子”的成活率,市妇联在基层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按照“有创业意愿、有发展能力、有实施基础、有可行项目”的“四有”标准,确定了7名贫困母亲作为首批帮扶对象。“每个项目拨付3500元~3万元不等的资金,保证有限的资金发挥撬动作用,从‘输血’变‘造血’。”黄红兰说。
项目的进展正如黄红兰所愿,“种子基金”助力“婆媳菜饭店”升级为“家和美”主题菜馆,从提供单一盒饭向大众提供营养简餐;理发店改造升级;布艺窗帘店逆转盈利;家庭小超市提档提质……
与此同时,“种子基金”不仅促使这些农村妇女创业小项目快速见效,家庭收入迅速增加,还让农村妇女们在受助的过程中感念社会、反哺社会,“种子基金”支持的贫困妇女杨春香笑着说,“每月我都定期去西来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理发”;贫困妇女王怡一直践行:“只要有需求,我就带着自产的香油慰问贫困家庭。”
一颗颗创业“种子”在“种子基金”的孕育下发展壮大,而每一颗“种子”在爱心的浇灌下盛开出“公益之花”,这就是“种子基金”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