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风明
今年春节,笔者回老家过年。除夕这天,特意和儿子一起去看望村里独自在家过年的留守老人秦聚兴。
秦老汉有二男三女,最小的今年42岁。13年前,老伴儿因为心梗突然离世,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大儿子在6年前因突发急病去世,儿媳带着两个孩子改嫁他乡。小儿子进县城当了上门女婿,三个女儿都远嫁他乡。儿女们都在外地打工,已多年没回家。往年春节,秦老汉做两碗菜,打开大门,看着邻居们放烟花爆竹,一个人吃年饭。今年还是一样,老人叹着气说:“反正也是我一个人过年,也就是多煮几个饺子。”
“不过,儿女们都很孝顺,大女儿昨天还打电话说要接我过去过年哪……”秦老汉说,尽管儿子、女儿们都提出想接他过去养老,但他却不想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他只要能顾住自己,就不想打扰,也不想麻烦他们。再说,他也舍不得这个与老伴儿有着太多欢乐回忆的家。
说着,老人掏出小女儿给他买的“老人机”,笔者的儿子帮他分别拨通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的电话,互相问寒问暖。儿女们听到老父亲的声音,说到不能回家陪老人,都有点无奈。
老人的女儿秦陶峰在电话里对笔者说:“我爹虽年近八旬,但身体硬朗,至今还种着3亩地,我们近几年也只是在春播秋收大忙时,轮流回去帮帮他。平时只能在空闲时给父亲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托亲戚朋友给捎几百元生活费。”
“前年春节,我过得最开心。”秦老汉说,每年春节,他先去给老伴儿扫墓,再独自回家做饭。前年大年三十,小儿子突然带全家从县城回来,陪他过年。“一进门,儿子一把搂住我,说想我了。儿子、儿媳说想吃我做的饭,我给他们包了红萝卜肉馅的饺子,炒了一个韭菜鸡蛋、拌了个小葱拌豆腐,他们吃得可开心了。”回忆起前年的春节,老人眼里满是笑意。
“可没住两天,儿子全家又要离开了。”老人说,“儿子每走几步就回头望望,眼圈都红红的。我赶紧摆摆手说,‘走吧、走吧,爹好着哪,不用记挂我。’可回家后关门的那一刻,我心里顿时空落落的,别提多难受了。”老人神情落寞地说,“小儿子前两天打来电话,说计划在壶关县城买套房子,再过两年就接我过去,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今年大年三十,村干部来慰问,你们也来陪我过年,蛮好!”老人说,“现在政策好,要不,可能活不到今天。”近3年他4次住院,总共花了两万多元,新农合报销了一万多元。村里还给他办了低保。“养老金加低保一年差不多2000元,女儿们再给一点,日子过得还可以。”老人对生活很知足。
秦老汉说,“老人们最盼子女们常回家看看,过年时尤其盼望。不过,一个人过年我已习惯,儿女们就算不能回家,多打电话也行。”
聊了一阵天,老人又拿出早上从集市上买回的红纸,小心翼翼地裁好,颤巍巍地写下一副春联:“留守老人觉寂寞,和煦阳光暖空巢。”老人早年上过私塾,字写得挺精神。他坚持自己动手,站在凳子上,仔细地把春联贴在大门外。
据了解,壶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常年在外务工的有10万多人,农村留守老人近万人。年轻人一年到头在外忙,有的过年也不回家,留下老人守“空巢”。“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许多留守老人的生活。
石坡乡是该县留守老人最多的乡镇,有1500多人。为了让他们安度晚年,2014年该镇设立邻里守望点,随时了解留守老人的生活情况;还设立了棋牌活动室等,方便老人解闷,逢年过节,还会探望慰问。
县民政局局长阎文斌说,现在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趋于年轻,空巢期越来越长。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留守老人不同程度存在焦虑、孤独、失落等情绪,与病痛等相比,缺乏精神慰藉是更大的伤害。”
笔者认为,春节是传统的团圆节日,老年人最注重传统,也渴望全家团聚。对于留守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来说,即便有政府和旁人的关怀,也不能满足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因此,在外的儿女们应该想方设法陪伴老人过年,至少也应商定每年轮流回家与老人团聚。让老人吃穿不愁固然是孝心,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也同样重要,老人能理解儿女的不易,儿女也应慰藉老人的心灵,这才是一个家庭的慈孝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