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6年2月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家在山里,年在家里 贵州爱心大巴接老乡返乡过年 国务院食安办督查春节食品安全 “望闻问切”,“把脉”贫困“精准”扶助 把“泥腿子”从土里拔出来 教育部:开放大学将建立“学分银行” 包机返乡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在山里,年在家里

——广西打工夫妇摩托车骑行回乡记

骑摩托车返乡的一家三口回到藤县农村过年

□ 中国妇女报记者 林志文 高峰

2月2日,凌晨三点多,在广东珠海斗门区一家制衣厂打工的广西梧州人戴丽在出租屋里四处检查了一遍,关灯、锁门,牵着9岁小儿子的手,在瑟瑟寒风中出了家门。

凌晨时分,楼道、街道一片沉寂,整座城市都在酣睡。丈夫黄裕国发动好摩托车,娘俩上了摩托车,一家三口包裹得严严实实,前心贴后背地挤在一起,伴着寒风和夜色,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广西梧州市藤县象棋镇竹围村是他们的目的地。年迈的父母和14岁正在读初一的大女儿在等着他们回家。

戴丽是在2008年大年初八那天跟随丈夫一起到珠海打工的。这些年,丈夫打散工,她在制衣厂做工,一做就是8年。这些年,每次春节往返珠海和梧州,都是一辆摩托车代步。戴丽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车票难买,车费太贵,我们每个月就两三千元工资,还要养两个孩子。”

浩浩荡荡的返乡铁骑大军,是最近几年春运路上一道壮观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每年有来自东莞、佛山、中山、深圳、珠海等地的数十万驾次务工人员驾驶摩托车返乡过年。

戴丽一家就是这浩浩荡荡大军中的一员。为了赶回广西祝贺姑姑搬新家,戴丽特地向工厂请了几天假提前回家,打算正月初十和丈夫一起驾摩托车返回广东。出发的这一天,刚好碰上冷空气南下,夜里天气寒冷,加上开往广西的高铁前年开通,不少人改坐高铁动车,今年路上的摩托车没往年那么多。根据经验,预计12个小时就可以到家。

早上8点多,他们来到了位于国道321线小湘镇路段、由肇庆高要区政府有关部门设置的“暖流行动”服务站点。作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通道的枢纽门户城市,这些年,肇庆市每年都开展为过境摩托大军提供贴心服务的“暖流行动”。

各级妇联也积极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进驻服务点,为返乡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热水、姜汤、白粥、取暖器等御寒物品,有的还提供对联等过年小礼品,祝愿返乡的人们能安全回到家乡,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戴丽一家在服务点停下来,边喝姜茶边和志愿者聊天。她说:“每年都会看到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人,虽然今年很冷,但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心里暖暖的。”一家人整理好行装,再次启程。

来自肇庆市交警部门的数据显示,春运前9天(1月24至2月1日),过境肇庆的摩托车共73799辆,比去年春运前9天(85843辆)减少14%。

中午12点左右,戴丽一家进入广西梧州境内。此时,离家还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归心似箭,黄裕国下意识地加大了油门,身后的戴丽不由得搂紧儿子。

经过梧州东出口服务站和藤县服务站,戴丽一家三口都有停留。“每开车一个小时,就得停下来走动走动,活动活动筋骨,不然手脚冰麻,开车危险。”冻得瑟瑟发抖的9岁的小儿子,让服务站的巾帼志愿者看着心疼,连忙招呼他们进房间用电暖器取暖,吃泡面、喝热茶。

500多公里的路程,近12个小时行车,戴丽一家终于到达了姑姑家。这天,姑姑乔迁新居,四层楼高的新房宴请了50桌亲戚朋友。戴丽封了一个1000块钱的大红包,感谢姑姑一家帮忙照料大女儿。

“小学开始就送女儿到姑姑家这边读书了,村里的学校办学条件差,一二三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一个老师同时给3个年级讲课,学不到什么东西。”戴丽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而且,学校离得远,要走一个多小时,早上6点多出门,下午4点多放学,朝去晚归,孩子受罪。

“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丈夫黄裕国在一旁插话,“我们俩小学都没毕业,只能外出打工,不像姑丈是村医,靠着技术赚钱盖起了高楼。”

黄裕国说,由于识字不多,他连驾驶证科目一理论考试都看不明白,这两年在广东开过货车,都是无证驾驶。好在,戴丽在珠海打工交有社保,办了居住证,这让小儿子在当地免费读上了公立小学,留在了父母身边,“办学质量比老家好太多,再也不能让孩子吃没文化的亏。”

吃完姑姑的喜宴,天色完全变黑。黄裕国打开车头灯,载着妻儿继续前行。公路再骑行二十多公里,摩托车轰鸣爬上盘旋的山路,三人最终回到了处在半山腰的家。

确切地说,这是黄裕国的父亲建的两层平房,住着一大家子,父母以及黄裕国两兄弟的家庭共9人。

就在去年,黄裕国在珠海工地扭伤了腰,误工两个月,摩托车也被偷了,重新买一辆的钱还是找工友借的。加上在珠海的房租、水电、伙食,以及两个小孩读书的各种费用,夫妻俩一年下来存不了多少钱。

黄裕国说,他曾想过回家种植砂糖橘,可是不舍儿子在珠海优越的读书环境。戴丽也曾了解妇联的家政月嫂,收入比自己在制衣厂日夜赶工多得多,但总觉得“容易伤自尊”,说服不了自己作一个改变。

矛盾的思绪、严峻的经济压力让夫妻俩不苟言笑。

但,年还是要过好。2月3日,离春节越来越近,戴丽早早起床,开始清洗昨天坐摩托车弄脏的一家人衣服,此外还要清扫堂前屋后的蛛网,疏通院子外面堵塞的沟渠。

“明天是象棋镇的圩日,带着儿女一起赶圩,置办年货,在家开开心心过年。”戴丽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