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刘旭
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江西、湖南两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江西省遂川县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南麓,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的说法。受历史原因、发展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扶贫攻坚仍是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大的“短板”和最难啃的“硬骨头”。“十二五”期间,全县仍有贫困村108个,“十三五”计划重点扶持贫困村86个,贫困人口2.36万户7.99万人,女性贫困人口不在少数。面对艰巨的扶贫开发任务,当地多个部门联合,使出一系列新招实招确保扶贫工作“滴灌”到户。而在扶贫工作中,当地刚柔并济的半边天同样出彩。
高坪镇是遂川县的西南大门,山高谷深。1月12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在该镇车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冬梅的引领下,一路爬山来到村里即将启用的千亩茶叶基地。在一片云雾缭绕中,张冬梅描绘着这里的远景——山上的气候最适合种茶叶,将来村民们能够借助这个基地增收不少。一同上山的高坪镇书记袁金华则表示,镇里将扶持张冬梅在基地修建观光小道,吸引更多游客到这个偏远的山村旅游。
作为县妇联评出的“巾帼创业带头人”,张冬梅一直没有停下带领村民致富的脚步。在张冬梅的牵头下,村里先后成立了油茶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她还和丈夫郭久彬一道建起了全镇第一家家庭农场并当上了“电商掌柜”,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各地。
和张冬梅一样,该县泉江镇太盆村女书记黄五香借着政府修通进村道路的契机,几年来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如今全村70%的村民已住上了新房子。
张冬梅和黄五香带领村民发展产业的种种举动,也正是遂川县在扶贫攻坚中的实招和亮点之一——聚焦产业扶贫,注入根本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当天陪同采访的遂川县妇联主席郭艳秋和遂川县移民办主任罗渭荣向中国妇女报记者介绍,遂川是著名的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金橘之乡、中国板鸭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为深化扶贫攻坚,县委县政府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群众习惯,致力发展茶叶、金橘、板鸭、油茶、毛竹、井冈蜜柚“六大富民产业”。 按照“一户一亩茶叶、一亩果、一亩油茶、一亩毛竹,加入一个新型产业合作组织”的“五个一”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布局六大富民产业,使贫困乡村基本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六大富民产业”全覆盖。目前,“六大富民产业”的收入已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55%。
而在扶贫工作中,遂川还创新推出“红黄蓝三卡管理”制度,并以此提升扶贫实效。
据介绍,当地根据贫困程度和劳动能力不同,将贫困户按因病、因灾、缺乏技能等不同的致贫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即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技术缺乏等因素致贫,有一定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较深但具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二类是因灾因病等突发性事件致贫,但有劳动能力,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三类则是因残疾、智障、孤寡、缺少劳动力等因素致贫,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对一类贫困户,建立“红卡”,主要通过政策促动、组织带动、各方联动方式,引导他们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增强发展能力。对二类贫困户,建立“黄卡”,主要通过灾害保险、基金救助、社会募捐等临时性救济方式助其摆脱眼前困难,帮助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对三类贫困户,建立“蓝卡”,主要通过民政救助、五保、低保、入院养老等方式维持其基本生活。按照“优先扶持黄卡户脱贫、集中力量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全面保障‘兜底’”的原则,对贫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在扶贫攻坚中,当地还致力于让贫困户住有所居,并通过探索创新“移民进园”项目,坚决拔除“穷根”。
遂川是个山区县,也是地质灾害频发县,有1/3的农村人口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当地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要求,对身处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群众实施移民扶贫,并建立了园区、圩镇、中心村三级梯度移民安置模式。
遂川县还是全省首批“移民进园”4个试点县之一。中国妇女报记者在县城附近的“移民进园”项目点采访时,来自该县偏远的大汾镇庄坑村的村民李海平正在装修自家的新房。“老家山大沟深,进不去,也出不来,现在政府引导我们进园区安家落户,以后可以就近照顾孩子读书,又能在家门口上班,真是件大好事。”李海平说。
罗渭荣告诉中国妇女报记者,当地“移民进园”项目计划用五年时间,安置移民2万人,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医院、商业以及通信等设施,积极引导移民进城、进园区安家落户,从根本上拔除“穷根”,统筹解决农民进城问题、企业用工问题和移民增收问题。据中国妇女报记者了解,该项目也是遂川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民生工程。